编者按:年9月6~8日,“第四届抗白血病·淋巴瘤国际高峰论坛暨CSCO抗白血病联盟抗淋巴瘤联盟巡讲——哈尔滨站”隆重召开。本次会议设置了白血病及淋巴瘤两个主会场,另有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专场、白血病+MDS专场、病理专场、儿科淋巴瘤专场、药监政策及青年专场,内容可谓极其全面。为了深入了解本次峰会的重要内容,「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哈尔滨血液研究所马军教授,针对血液肿瘤的诊疗现状及新药研发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分析。现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建议在WIFI下观看大会亮点——立足基础医学,多学科协作实现创新药物的临床转化
马军教授:本次大会亮点颇多,我们将血液病的诊疗与基础医学、病理学、放疗医学、社会药企等多方面的组织进行协作和交流。例如在基础医学方面,我们邀请到了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院士,围绕“前沿基础研究推动医药发展创新”的讲题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以及如何将BTK抑制剂应用至慢淋及淋巴瘤治疗。此外,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邵峰院士围绕“Pyroptosis:fromInnateImmunitytoCancer”的讲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并针对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如何将创新药应用于肿瘤治疗等话题,给予了精彩的讲解。还有,我们邀请了著名的放疗医学专家于金明院士,讲解了“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血液病中的应用”的精彩内容。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美国淋巴瘤联盟主席OwenO’Connor教授也参加了本次大会,并讲解了PD-1抑制剂与其他单抗联合应用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及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获得了显著的疗效进展。在CAR-T桥接治疗方面也邀医院淋巴瘤项目组负责人JeremyAbramson教授来讲解。
在分会场方面,本次会议共设置了7个专场,分别包括白血病+MDS专场、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专场、白血病+MDS专场、病理专场、儿科淋巴瘤专场、放射治疗专场、医药创新专场及药监政策专场。每个专场的内容都颇具亮点及深度,也不乏新颖之处。值得指出的是,在医药创新专场中,国内外的诸多大型医药公司及企业均参会,针对如何进行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总而言之,本次会议内容极为全面,可谓“干货满满”,参会的收获极大。通过医疗、医药、政府管理、药监等部门通力合作,我相信一定能使中国的血液病诊疗水平登上新台阶,并使研发水平与欧美国家接轨。
「CSCO抗淋巴瘤联盟儿童淋巴瘤学组」成立,将进一步提高儿童淋巴瘤诊疗规范
马军教授:在本次儿童淋巴瘤专场上,我们成立了「CSCO抗淋巴瘤联盟儿童淋巴瘤学组」,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白血病和淋巴瘤是儿童中最为常见的两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约占70%),由于白血病的诊疗指南/共识已然非常规范且更新及时,因此儿童白血病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是,在儿童淋巴瘤的治疗方面,相关的学术协会及诊治指南较为缺乏,故其疗效仍亟待提升。
正是基于改善儿童淋巴瘤诊治现状的初衷,我们通过联合全国多个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进而成立了「CSCO抗淋巴瘤联盟儿童淋巴瘤学组」,旨在进一步规范儿童淋巴瘤的诊疗。此外,儿童淋巴瘤学组形成了与成人淋巴瘤学组、病理科、放疗科、外科及耳鼻喉科的多学科协作(MDT),从而带领儿童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接下来,我们将联合中华医学会儿童血液病学协会、中国抗癌协会及CSCO抗淋巴瘤联盟等组织,共同致力于建立儿童及青少年各类淋巴瘤的诊治指南并及时进行指南更新。同时,根据各淋巴瘤亚型的发病情况,制定淋巴瘤化疗方案并完善其副作用处理策略。最后,我们将与「向日葵基金会」联合建立儿童淋巴瘤教育体系,例如教育书籍、宣教以及儿童淋巴瘤心理辅导及治疗等等。总而言之,儿童淋巴瘤学组要进行的工作非常多,我们期待进一步规范儿童淋巴瘤的诊治水平,不断发展创新进而与国际接轨,最终使得儿童淋巴瘤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甚至达到治愈。
血液肿瘤领域新药研发现状——坚持创新,医、药、研、监通力协作
马军教授:近年来,血液肿瘤领域(尤其淋巴瘤)涌现了非常多的新药。目前有48种新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主要可分为三大类:①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等)。②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如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HDAC抑制剂等)。③免疫治疗(如PD-1/PD-L1抑制剂、CAR-T疗法等)。以上新药均在淋巴瘤领域有显著进展,始终引领者靶向及精准治疗的前沿。
然而,我国在新药研发、获批上市及投入临床应用方面仍处于落后状态。虽然,在近三年有12个单克隆抗体药物、2个生物等效性药物及6个靶向药物被批准上市,但与国外的差距仍极其明显。另外,诸如小分子抑制剂的获批数量与国外也是相去甚远。在CAR-T研发方面尽管在积极开展临床试验,但目前国内仍无任何一种CAR-T产品可用于标准化及个体化治疗。还有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在新药研发方面存在“一窝蜂”,盲目抢热点的现象。
事实上,在新药研发方面应坚持创新和原创,注重药物的安全性及疗效。我认为应通过医、药、研、药监等多部门的努力,然后以多方面、多层次及多学科(MDT)合作的形式推进基础医学的发展,然后将基础医学进展转化至临床,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目前正在不断改进的道路上,但仍不成熟,我们极其期待医、药、研、监的共同努力,进而使得我国血液肿瘤领域的新药不断增多、提高诊疗水平,造福我国血液肿瘤患者。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
白癜风诚信单位白癜风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