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确诊您是没有转移的肺癌,为什么不做手

有理有据,做有道理的科普,大家好,医院胸外科汤隽医生。

越来越多的肺癌在体检中被筛查出来,肺癌因发病率第一,死亡率第一,被称为“双冠王”。所以罹患肺癌,一些患者需要尽早治疗。但是您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入院检查后,医生说,您得的肺部病通过检查(多为病理)确诊为肺癌,没有远处转移,但是建议做化疗(或免疫治疗等新辅助治疗)。

什么?肺癌都没转移?为什么不早点手术切除掉呢?

这确实是个很需要解决的问题。好吧,今天给您科普一下这个问题。

其实,您在检查后,可能会发现以下问题,比如:1、肿瘤较大;2、病理确诊单发纵隔淋巴结转移;3、肿瘤邻近肺门,可能需要全肺切除,或者联合血管切除,或者联合气管切除;4、肺上沟瘤;5、可以肿瘤侵袭周围组织......

这样的情况下,目前手术,可能需要切除很大的范围,对您的创伤太大,术后恢复慢;有时候,还可能因为肿瘤原因,不能达到完全切除......那如果,我们通过一些方法(明确病理,明确驱动基因情况,明确免疫状态等),筛选出一些患者,通过术前的化疗、放疗、靶向或者免疫等方法,治疗后,肿瘤减小,淋巴结退缩,与血管、气管等肺门结构出现间隙;这样手术可能不需要做的很大,对您的创伤可能减小,完全切除的可能性更大。以上的这些方法叫作肺癌的新辅助治疗。

就想刚才说的,新辅助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化疗、放疗、靶向、免疫等)。近几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为一部分肺癌患者提供了长期生存的可能。因此今天仅仅探讨一下新辅助免疫相关的内容。目前很多的研究者开始将目光转向新辅助免疫治疗,一些结果取得了很好的结果。近日由我国胸外科专家牵头撰写的《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专家共识》正式上线(-12-24,新鲜出炉的文献啊!)。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专家共识》需要注意的内容:

1、IB-IIIA期的可切除NSCLC患者可考虑应用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或联合铂基化疗。(可考虑:不是必须,需要结合病情)

2、暂无证据支持分子标志物能够预测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疗效。但是存在EGFR敏感突变/ALK融合等潜在的负性预测因子的患者,应谨慎选择新辅助免疫单药治疗。(数据显示携带EGFR敏感突变或ALK融合的患者应用免疫治疗疗效较差)

3、推荐2-4周期的新辅助免疫治疗,每2周期应进行疗效评价,修正治疗方案。

4、推荐优先应用PET/CT进行疗效评价,可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或ctDNA负荷。

5、手术应在末次新辅助治疗后4-6周内进行。

6、没有证据支持新辅助免疫治疗影响手术的安全性与实施。

7、新辅助免疫治疗后应由专业的病理医生评估、报告病理学缓解情况,包括主要病理学缓解(MPR)和完全病理学缓解(PCR)。免疫单药新辅助治疗的MPR在19%-45%之间,免疫联合新辅助治疗的MPR在33%-83%间,但MPR与PFS和OS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证实。(术后能达到注意病理缓解的患者,术后不一定总生存(OS)更长)。

8、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未进展的患者,在手术后应重启免疫治疗且可维持治疗1年。

9、临界可切除的局晚期NSCLC患者可以应用免疫治疗或诱导化疗,再分期后重新评估手术可能性。不可切除的局晚期NSCLC(尤其是选择性N2和T4的患者)可考虑应用免疫诱导联合化疗或免疫单药,待降期后,可重新评估手术可能性。

以下结合近日我科手术患者病例,给您做参考:

Case1:

入院时肿瘤大小为:7.1厘米

该患者新辅助治疗(化疗+免疫)后,肿瘤大小:4.2厘米;术前再次复查胸部CT,肿瘤大小:3.1厘米

术后病理:虽然术前肿瘤3.1厘米,术后可见肿瘤只有1.1毫米。

Case2:

入院时患者右肺中叶、下叶肿物突出支气管,评估不能手术,局部晚期。

新辅助治疗后,右肺中叶、下叶肿物退缩明显,临床肿瘤缓解,可以手术。

手术后,病理发现:肿瘤消失,淋巴结无转移,病理完全缓解。

备注:

1、本文章提出观点,仅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有问题,请访问我的好大夫主页或咨询好大夫客服。

2、科普文章,大家需要学习文章原文,请访问我的好大夫主页或咨询好大夫客服。

3、您的病情是否需要新辅助治疗,还需要您与您的主治医生一起讨论,您的主治医生,一定会给您做一个清楚的交代与沟通。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engv.com/lblyy/15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