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患者,男,63岁,64kg。因“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2周血尿”入院,术前诊断为:TURP术后;膀胱内血凝块;尿潴留。急诊入手术室拟行电镜下血肿清除术。入室BP/mmHg,HR次/分,SpO%,静注咪达唑仑2mg、芬太尼0.15mg、顺式阿曲库铵9mg、丙泊酚mg行麻醉诱导,经口明视下插入ID7.0气管导管,固定深度距门齿px,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双侧对称,插管顺利,行机控通气,RR12次/分,VTml,I:E为1:1.5,气道峰压为19mmHg,PETCOmmHg,术中问断给予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泵注丙泊酚及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
手术1h后患者气道压升高,峰压35mmHg左右,PETCO2升至50~55mmHg。给予吸痰,加深麻醉,地塞米松10mg静注,并增加肺泡通气量等处理,气道压略有改善,听诊双肺未发现病理性呼吸音。行动脉血气分析:pH7.16,PCOmmHg,Glu10.5mmol/L,Lac3.0mmol/L,给予呋塞米5mg,5%NaHCOml,RR增加,降低VT,增大肺泡通气量。手术时间2h。
实施手术为膀胱血肿清除、膀胱止血、膀胱修补术。术毕患者气道压依然较高,患者出现双侧颈、胸、腹部广泛皮下气肿形成,血气分析:pH7.17,PCOnmlHg,Glu12.8mmol/L,Lac2.9mmol/L,给予镇静、吸氧、纠正酸中毒、人工辅助通气等处理后,带管返回ICU。
CT检查示:双侧颈、胸、腹部及纵隔内大量积气,右侧少量气胸,双侧胸腔积液,双肺部分被动性不张,行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治疗。
2d后复查CT示:双侧颈、胸、腹部及纵隔内积气较前有所好转,双侧胸腔积液无明显变化,双肺仍见部分被动性不张。BP/75mmHg,HR75次/分,吸空气时SpO%,转入普通病房,行纤支镜检未发现气管及黏膜明显损伤,两周后患者痊愈出院。
病例2,患者,男,65岁,60kg,因“排尿困难1d”入院,择期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入室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经L2~3间隙,穿刺置管顺利,向上置管2cm,硬膜外给予甲磺酸罗派卡因10ml,麻醉效果满意,手术历时1.5h,术毕发现患者颈胸部明显皮下气肿,听诊右侧呼吸音低于左侧。
患者诉有轻微胸闷,CT检查结果:两侧轻度纵隔气肿以右侧为重,右颈胸部皮下气肿。嘱患者卧床休息、吸氧、密切观察。2d后气肿完全吸收,7d后患者痊愈出院。
讨论
两例患者在术中发生皮下及纵隔气肿,其原因:(1)在全麻插管过程中或术中体位变动损伤气管黏膜,剧烈的呛咳导致或肺大泡破裂,气体可沿支气管树进入纵隔,术中正压通气可形成张力性纵隔气肿及气胸。麻醉导致的黏膜损伤如不及时发现与处理将导致严重后果。早期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原因及治疗。(2)术中电切环工作时使细胞汽化,产生大量气体,当连续使用时问过长,导致膀胱内大量气体聚集,或因用Ellik冲洗膀胱时也可带入部分外界空气,由于手术或感染所致的前列腺、膀胱等处的局部组织破损;且巨大的膀胱血肿,需较长时问的高力压冲洗,有导致气体经前列腺、膀胱等处破口进人腹膜后疏松组织,再进入纵隔而发生纵隔气肿的可能;纵隔气体经血管、颈深筋膜突破进入颈、胸及头面部,形成皮下气肿。
纵隔少量积气可无症状,当积气多压力高时,患者可有呼吸和循环系统障碍等症状。呼吸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气道压增高、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应调整呼吸参数,增加分钟通气量,降低气道压,纠正低氧血症和纠正酸中毒。循环系统主要表现为心悸、心率增快,合并感染时可有寒战、休克;严重的纵隔气肿可致上腔静脉回流受限,心排量及动脉压降低,严重影响心泵功能,可致心功不全或心衰。临床处理主要是降低纵隔气肿压力,改善静脉回流,调节酸碱,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循环稳定。麻醉中操作应规范轻柔,麻醉深度要合适,避免气管黏膜的损伤;同时手术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气道压和PEtCO2的改变,如果发现皮下气肿,需警惕是否有纵隔气肿、气胸、心包积气等;早期发现与处理对患者的安全十分重要。
来源:临床麻醉学杂志年5月第30卷第5期
作者:夏乐强,王瑛,医院麻醉科
*本平台所述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同行业人员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