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哪些淋巴瘤病人需要做造血

1.哪些淋巴瘤病人需要做造血干细胞移植?

由于儿童淋巴瘤化疗疗效非常好,已经达到80-90%的治愈率,方案非常成熟,所以对于初治儿童淋巴瘤病人的移植指征把握还是比较严格的。

移植适应症第一点:病人只有伴有明确的预后不良基因或其它预后不良相关因素的,比如初治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伴BCR/ABL(也可以加TKI抑制剂)、MLL、BCR/ABL样基因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病理为为早前T且缓解不顺利才会考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第二点,病人治疗反应不佳,没有在预计的时间点达到缓解。这些病人对药物不敏感,可能存在耐药,或者可以检测到PT53、TP63、NRAS、KRAS等耐药基因的,可以考虑移植。第三点,病人对化疗严重不耐受或发生严重合并症而不能用关键药物,比如对门冬严重过敏或发生胰腺炎,不能应用就面临复发机会加大,也要考虑做移植。第四,病人存在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遗传性肿瘤易感基因或免疫缺陷基因,特别是有明确的淋巴瘤阳性家族史的,这些病人及时完全缓解停药后,也容易复发,可以通过异基因移植来重建自己的免疫系统。最后就是所有难治复发的母细胞淋巴瘤病人二次缓解后,建议行异基因移植。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的问世,部分预后不良基因经过靶向治疗改善了预后,也不必一定要做移植了。比如自从使用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等TKI抑制剂后,明显改善了伴有BCR/ABL和BCR/ABL样基因的急淋白血病和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使这些病人的危险组从高位将至中危,就不必一定做移植。

2.如果确定了要做移植就应该马上去移植吗?

答案是否定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只是整个治疗计划中的一部分,一套完整的治疗计划一定是非常严谨和规范的,才可能使病人达到永久治愈。任何没有达到完全缓解的病人就做造血干细胞移植多数会加大移植失败的可能性。国际规范的治疗通常是经过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再经过大剂量甲氨蝶蛉等药物的庇护所预防性治疗(防止转移至颅内和睾丸)后方可进入移植阶段,如果不做就会增加髓外复发。有些病人还需要先做放疗后再行移植。当然,对于多次复发的、非常难治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病人,除了化疗也可以用CART方法治疗达到缓解后再行移植。而难治复发的成熟B细胞淋巴瘤(包括伯基特、高级别B、弥漫大B)经过化疗或CART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后,通常不需要做移植也可以达到长期持续缓解。

3.淋巴瘤做自体移植好还是异体(异基因)移植好?

选取移植方式首先要看移植的原理,自体移植实际是提前采集自体骨髓或干细胞,然后进行大剂量化疗杀伤肿瘤,在化疗后骨髓衰竭时再回输自体骨髓,使骨髓重新恢复造血。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找到合适的异体供者(可以使兄弟姊妹、父母、骨髓库中HLA配型合适的供者等),进行大剂量化疗清除肿瘤及清空有病的骨髓,然后回输健康人的造血干细胞,让别人的种子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不仅可以骨髓重建,还可以免疫重建。当然,异基因移植有更复杂的问题,比如外来的细胞要占地盘就会和自体细胞“打架”,会产生排异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骨髓重建过程中会有更长时间的骨髓空置期,血象持续低,就会发生感染等更多合并症。但是,异基因移植的效果也会更好,会有更多“功效”,除了清楚肿瘤,植入的异体细胞可以产生移植物抗白血病(GVL)作用,还会帮助免疫重建,让免疫力发挥更长久的抗肿瘤作用。

从原理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母细胞淋巴瘤(T淋巴母和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伴有胚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和免疫缺陷基因的适合做异基因移植,而伯基特、弥漫大B、霍奇金淋巴瘤等成熟细胞,同时又不伴有免疫缺陷的病人,有移植适应症的适合做自体移植。国际著名的BFM协作组37个国家合作进行移植持续16年疗效观察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engv.com/lblyiy/14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