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姨是河南人,8年前医院检查,被诊断出患有腹膜后脂肪肉瘤。这是一种罕见而危险的恶性肿瘤,常常会侵犯多个器官,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王姨当时接受了手术和化疗,以为能够治愈。但她没有想到,这只是开始。在接下来的8年里,王姨经历了肿瘤屡次复发,并且越长越大、越来越快。
她医院做过3次手术,但都没有彻底切除肿瘤。最后一次手术后仅3个月,她就又出现了同样的症状。检查结果让她绝望:肿瘤已经侵占了整个腹部,并且压迫了肝脏、肾脏、大肠等多个器官,造成了肠梗阻、心脏压迫等危及生命的问题。王姨四处求医问药,但都被告知手术风险太高,无法进行。无奈之下,她只能选择化疗来缓解一下情况。可是化疗对于这种恶性肿瘤效果不佳,她的身体日渐衰竭,肿瘤却迅速增长,使她的腹部鼓得像个怀胎十月的孕妇。在绝望中,她南医院刁德昌教授团队,并决定进行最后一次冒险。
刁德昌教授认为,王姨已经没有其他治疗选择了,只有手术才能给她一线生机。他们知道这是一场艰苦的战斗,因为巨大的肿瘤侵犯了直肠、小肠、膈肌、肾脏等重要器官,并且王姨已经非常虚弱了,手术将会极度困难,充满变数,极有可能因手术大出血而下不了手术台。
3月2日,在多学科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刁德昌教授团队为王姨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手术。他们在王姨的腹部开了一个45cm长的纵形切口,用“包围”战术逐步铲除巨大复杂的肿瘤,并且保留了尽可能多的正常器官。手术持续了近4小时,在出血量控制在ml内的情况下,他们成功地将45cm长、20斤重的超巨大肉瘤完整地切除出来!手术后,经过治疗团队的精心治疗,王姨在手术后第8天顺利康复出院了。
▲患者肿瘤的3D重建图
刁德昌教授表示,对于腹膜后脂肪肉瘤这种罕见而危险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根治的关键。在手术前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多学科会诊,在手术中要彻底切除所有受侵及可疑部位,在手术后要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和监测。因此,选择一个有经验、有技术、医院和医生是非常重要的。
科室简介
医院胃肠肿瘤诊治中心/结直肠外科我院国家重点学科普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广东省名中医蔡炳勤教授、陈志强教授和谭志健教授等三代人的努力,在中心主任万进教授的带领下,成长为国内知名的胃肠肿瘤专科诊治单位。中心年手术量近台次,其中腹腔镜微创手术占95%,手术数量和质量均处于国内前列。
科室熟练开展了本领域所有重大、疑难、复杂手术和各种新技术,还创新或改良了一系列手术方式:科主任刁德昌教授团队的研究颠覆了右半结肠癌的淋巴引流规律的传统认知,提出右半结肠癌需要清扫SMA旁淋巴结的学术观点,创立了动脉优先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通过大样本人群研究提出了手术相关血管变异的外科学分型,完成了该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为该手术的推广提供了全球唯一的多中心研究数据。科室率先提出并实施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被多个专家共识推荐,成为了行业的优选术式。
科室创新的手术方式还包括:筋膜导向胃癌CME手术、横向入路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胰腺导向结肠脾曲游离技术等。同时,科室在陈志强教授团队的带领下,在中医药促进胃肠肿瘤围手术期快速康复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让患者自行从手术室走回病房的创举,将快速康复的理念和操作发挥到极致。近年来,科室超巨大、超复杂、超疑难的腹膜后肿瘤的诊治上做了大量工作,成功诊治了一大批来自全球各地的危重患者,成为腹膜后巨大肿瘤的华南诊治中心。科室还在左半结肠癌淋巴引流规律、左半结肠系膜血管变异规律、吻合口去黏膜化降低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风险、辅助化疗联合中药方剂降低胃肠肿瘤术后复发风险、结直肠早癌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转移预测模型的建立等科学问题上进行团队作战式的科研攻关。
“技术先导,创新驱动”,是科室发展的基本理念,让专科在短期内得到超常规发展。科室专家先后受邀到美国SAGES年会、美国ASCRS年会、世界胃癌大会、俄罗斯结直肠外科年会、印度国际肿瘤年会作报告15人次,受邀到全国学术大会现场手术演示30余场次,受邀在全国18个省份医院会诊、手术超过0台次。在全国各类手术竞技中,科室医生获得冠军超过20人次,成为全国胃肠肿瘤外科的耀眼明珠。
供稿: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结直肠外科
执行编辑:wyt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