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巨结肠是一种急性并发症,见于各种类型的结肠炎。这是由于暴发性结肠炎,导致结肠神经源性张力的丧失,导致严重扩张,增加穿孔的风险。
病因学溃疡性结肠炎是最常见的原因,其他较不常见的中毒性巨结肠和结肠炎的原因包括:
克罗恩病
感染性结肠炎
中性粒细胞性结肠炎
缺血性结肠炎
放射性结肠炎
结肠淋巴瘤
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
影像特征这个结肠(典型横结肠)扩张到至少6厘米。
治疗与预后具体的治疗取决于潜在的病因,可能涉及支持,药理学和外科治疗相结合。
实用点由于穿孔的危险,应避免钡餐检查和结肠镜检查。
CASEM20腹痛、腹泻、呕吐加重3天。心动过速,发热伴炎症标志物升高。CasecontributedbyDrVuTran
直肠和乙状结肠远端有大量排泄物,其余的结肠增宽,直径可达8cm。在盲肠和升结肠中可以看到更多的粪便物质。小肠无扩张,可能反映回肠瓣功能良好。结肠周壁增厚,肠系膜静脉充盈。
结论:从直肠到脾曲的长段结肠炎,有明显的气胀。这些可能性包括感染性和炎症性大肠杆菌。在这种情况下,膨胀的外观可能与中毒巨结肠相一致。
符合中毒性巨结肠的临床标准。横结肠扩张8.cm。入院时发热38℃,心率18,心动过速,贫血,入院时血清镁为0.1mmol/L,磷酸盐为0.mol/L,电解质紊乱严重。
首先进行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它显示弥漫性严重炎症在降结肠(下图)。结肠炎伴有溃疡和脓疱。
然后,他进行了腹腔镜辅助全结肠切除和回肠造瘘术。发现包括一个非常膨大的直肠上部,长1厘米。
组织病理学报告:宏观描述:全结肠切除:由两段肠组成的结肠切除标本。大段由小肠30×20mm组成。阑尾0x8mm,结肠和盲肠mm,直径mm。浆膜表面呈弥漫性充血。肠壁在某些部位变薄。粘膜表面呈弥漫性棕褐色和溃疡状。第二段长度为0毫米,直径可达8毫米。浆膜表面也充血。肠壁厚度在1mm到mm之间。粘膜表面溃烂,呈褐色。个淋巴结直径为6mm~13mm。
微观描述:结肠切片显示广泛的粘膜出血,局灶性糜烂被纤溶脓性渗出物所覆盖。没有严重的变形,以表明慢性结肠炎。固有层被大量的带有色素的巨噬细胞浸润。无明显弥漫性活动性炎症,淋巴聚集以粘膜为主。没有发现肉芽肿。粘膜下层表现为大量水肿、严重充血和局灶性出血。大部分部位保留固有肌,未见肌纤维坏死或变性。肠道在某些地方明显减弱,并有粘膜溃疡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延伸到粘膜下层。没有发现穿孔。回肠近端和远端结肠边缘显示相对正常的活肠。无异型增生或恶性肿瘤。阑尾可见局灶性黏膜急性炎症。所有的淋巴结只表现出轻微的反应性改变。特征与中毒性巨结肠是一致的。诊断:全结肠切除:中毒性巨结肠。
于术后26天出院。
~年手术治疗中毒性巨结肠70例回顾性病因分析:6%为溃疡性结肠炎,3%为感染性结肠炎,11%为缺血性结肠炎。
CASEM梭状芽孢杆菌粪便试验阳性,疑似中毒性结肠炎。
弥漫性结肠扩张及壁增厚伴扩张。远端小肠大便征。
典型特征毒性巨结肠由梭状杆菌感染引起,以结肠扩张、壁增厚和周围炎症改变为特征。这个病人有很大的穿孔风险,如果不能得到改善,通常会用结肠切除术来处理。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