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4日上午,46岁的钟大姐来到惠州三院呼吸科门诊,一脸忐忑地拿出了她的体检报告——胸部CT:右肺中叶内侧段胸膜下小结节,早期肺癌待排;纵隔、双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局部融合状改变。
接诊的陈医生建议钟大姐入院明确诊断。钟大姐既往有双侧肾结石和乳腺增生病史,入院后医生对她完善相关检查,同时提出了“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的需要,并向钟大姐及其家属详细讲解EBUS的适应证和优势。经过充分考虑后,钟大姐决定行EBUS。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入治疗团队为其制定了周密的介入计划,并在第一时间做好术前准备工作。10月27日下午,钟大姐在内镜室接受局麻作用下的“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历时1小时完成操作,术后无明显不适,可自行步行回病房。
林伟明副主任医师对患者行局部麻醉
超声支气管镜
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3天后病理报告确诊肺腺癌患者从发现病情到明确诊断,仅用5天时间。“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显著了提高疾病早期诊断率,并为早期诊断提供恰当方案。
呼吸介入治疗技术是现代肺脏介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侵入性诊断和治疗操作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呼吸系统疾病医学和艺术。
为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给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性高、诊断率高、重复性强的气管镜活检新技术,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引进了“超声支气管镜”。这是一种将微型超声探头通过支气管镜导入气管、支气管管腔,通过实时超声扫描,获得气管和支气管管壁(如“树干”、“树杈”)各层次以及周围相邻脏器的超声图像(如气管外病灶以及气管外肿大的淋巴结)的技术,让经支气管壁穿刺活检不再盲目。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外均属前沿技术。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病变情况:
原发性肺癌的纵膈/肺门淋巴结转移评估:包括术前淋巴结分期、术后淋巴结转移评估和化疗后纵膈转移再分期;
肺部转移性肿瘤的纵膈/肺门淋巴结转移诊断和评估;
原因不明的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诊断;
纵膈肿瘤的诊断;
纵膈良性结节和囊肿的诊断;
外周肺小结节或周围型肺肿块的诊断。
编辑:陈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