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K/T细胞淋巴瘤预后评价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
NK/T细胞淋巴瘤在我国属于高发淋巴瘤类型,约占T细胞淋巴瘤的30%。NK/T细胞淋巴瘤常用的预后评价系统包括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prognosticindex,IPI)评分系统、韩国预后指数(Koreanprognosticindex,KPI)评分系统、NK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rognosticindexofnaturalkillercelllymphoma,PINK)评分系统等。其中IPI评分系统和KPI评分系统仍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的临床需求;PINK评分在早期患者的预后分型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提出的NRI预后模型在NK/T细胞淋巴瘤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预后模型是基于患者的疾病分期、局部浸润情况、乳酸脱氢酶水平建立的,对于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尤其是早期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能够较好地预测预后,对于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后续治疗策略的指导同样具有较大的价值。
目前NK/T细胞淋巴瘤分期仍以NCCN指南采用的Ann-Arbor分期为准,但Ann-Arbor分期存在不均衡的弊端。超过80%的患者在该分期系统下为Ⅰ-Ⅱ期,Ⅲ-Ⅳ期患者比例小于20%。部分研究也在尝试采用新的分期系统,将伴有局部广泛浸润的患者定义为Ⅱ期,将存在局部浸润淋巴结的患者定义为Ⅲ期,使患者均衡分配,满足临床需求。另有研究采取患者基因组学为基础的分型方法,将NK/T细胞淋巴瘤分为TSIM亚型、MB亚型和HEA亚型,可有效指导精准用药。例如,针对TSIM亚型患者可使用PD-1抑制剂治疗,针对HEA亚型患者可使用西达本胺类药物治疗。晚期或难治复发的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
目前NK/T细胞淋巴瘤治疗仍以化疗为主,主要为以培门冬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但该治疗方案为复发难治患者带来的生存获益有限,大部分患者总生存期(OS)不足2年,其中化疗失败的患者中位OS仅为6.4个月。由于NK/T细胞淋巴瘤的细胞表面不表达PD-L1,介导了肿瘤的免疫逃逸,因此靶向PD-1/PD-L1的免疫治疗在NK/T细胞淋巴瘤中具有较好的治疗前景。相关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PD-1单抗NK/T细胞淋巴瘤的总缓解率(ORR)超过70%,但完全缓解(CR)率仅为20%左右。部分研究进一步对PD-1单抗的联合方案进行了探索,年ASH大会上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PD-1单抗联合表观遗传药物西达本胺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CR率高达44.4%,进一步改善了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此外,相关研究中PD-1单抗联合抗CD38单抗达雷妥尤单抗、PD-1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同样展现出了较好的疗效。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在复发难治NK/T细胞淋巴瘤中已展现出可观的临床潜力。
此外,针对EB病毒的细胞免疫治疗似乎在NK/T细胞淋巴瘤中同样具有一定疗效。但是目前相关研究数据较少,无法进一步确定该治疗方案的疗效。期待未来样本量更大的相关临床研究的开展,能够提供更加确凿的临床证据。
精准治疗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前景
目前恶性血液肿瘤的治疗正在步入精准治疗的时代。对于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精准治疗的开展首先需要建立精准的预后评价系统。以NRI模型为代表的新型预后模型有望为NK/T细胞淋巴瘤提供更加精准的预后评价,指导NK/T淋巴瘤的精准治疗策略。此外,分子分型的建立对NK/T细胞淋巴瘤的精准治疗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分子分型较差的早期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可以在一线治疗中尝试相关靶向治疗药物,进一步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
目前NK/T细胞淋巴瘤精准治疗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方向,比如对于复发难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精准治疗策略可以更好地筛选患者的治疗靶点,提供合适的靶向药物选择。期待未来NK/T细胞淋巴瘤精准治疗的相关研究能够取得一定突破,改善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
总结
预后评价系统正在不断迭代更新,以适应临床需求。这种发展正为靶向治疗的精准化打下基础,相信新的预后评价系统,新的药物治疗方案必将给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新的生存希望。王亮教授
首都医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
入选年度“北京市医管局青苗计划”
入选年度“医院青年杰出人才”计划
荣获“敬佑生命·荣耀医者-青年创新奖”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擅长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治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发表SCI4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分
戳”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