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A中国有强音张明智教

EHA年会

在近期召开的欧洲血液学年会(EHA)上,张明智教授及其团队首次报告了自体CD7-CAR-T疗法在复发或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ALL/LBL)患者中的临床试验结果。此前,由于T-ALL/LBL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这一病种的治疗方案研究始终是一片“沉默之地”。

为此,医脉通特别连线医院张明智教授,谈一谈CAR-T治疗T-ALL/LBL的最新进展,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张明智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院肿瘤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转化医学专业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老年学会血液肿瘤委员会淋巴瘤分委会副主任

中国精准医学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河南省医师协会肿瘤分会会长

河南省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

河南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

河南省科技厅杰出人才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和厅级科研项目19项

发表学术论文篇(SCI文章篇),获省级科技奖6项

医脉通:目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诊疗现状如何?

张明智教授: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分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和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下简称B-ALL/LBL和T-ALL/LBL)。该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T-ALL/LBL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纵隔肿块,患者可因纵隔肿块压迫静脉造成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导致面部与颈部皮肤发红水肿,并伴随呼吸急促、憋喘,危及患者生命。

相较于T-ALL/LBL,B-ALL/LBL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大部分患者在接受BFM-90或类BFM-90方案的高强度化疗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通常都能治愈。而T-ALL/LBL患者,尤其是复发或难治性患者,在经历一、二线化疗失败后,其可选治疗方案就非常有限。许多患者在确诊初期即表现出预后不良因素,包括CD1a阴性、复杂核型、17p异常、EPT亚型等。根据文献报道,复杂核型患者五年内总体生存率仅为19%,17p异常患者生存率也仅为20%,EPT亚型患者10年OS为19%,Notch1阴性且PTEN/RAS突变阳性患者预后通常也不佳。

T-ALL/LBL多伴随白血病,患者往往体内有大肿块同时表现为白血病状态,骨髓内可发现高比例肿瘤细胞,患者可因脑白血病而死亡。

T-ALL/LBL常规治疗主要是BFM-90或类BFM-90方案的高强度化疗,表观遗传药物例如西达本胺、CD38单抗和小分子靶向药物BCL-2抑制剂正在试用中。

医脉通:您在复发或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进行的自体CD7-CAR-T细胞的研究结果如何?

张明智教授:

目前针对T-ALL/LBL的新型药物都处于研发探索阶段,而许多患者由于自身预后不良因素对化疗药物具有原发耐药性,因此我们希望基于B细胞淋巴瘤成功的治疗经验,利用靶向CD7的CAR-T细胞治疗T-ALL/LBL。

采用CAR-T细胞治疗T-ALL/LBL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抗原。理想状态下,抗原应仅表达于T细胞淋巴瘤,而在正常T细胞上不表达。我们通过对人类基因表达库检索以及对多例人体组织手术标本进行CD2、CD3、CD4、CD5、CD7和CD8等一系列抗原筛选后,发现CD7是相对适宜的靶抗原,最终我们确定了CD7作为治疗T-ALL/LBL的靶标抗原。CD7在T-ALL/LBL表达较高,同时仅在极个别正常组织细胞中弱表达,因此具有可控的安全性。当然,由于CD7在造血前体细胞中也有所表达,因此接受CD7-CAR-T细胞输注后,患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血细胞的降低。

目前,我们已将CD7-CAR-T细胞应用于11例T-ALL/LBL患者中,其中部分患者还处于刚刚回输观察中。总体而言,大部分患者的肿块经治疗后缩小甚至消失,且大部分患者骨髓血液中的白血病细胞基本能够清除。

我们在EHA大会上报告的5例患者中,4例为T-ALL/LBL,1例为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复发/难治性患者,2例患者至少接受过3线高强度化疗方案,1例患者接受过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复发,1例患者接受过异体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接受CAR-T治疗后,4例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1例患者获得了部分缓解,而1例患者在获得完全缓解后死于腹腔感染。1例患者出现肝脏ALT升高,最高值达U/L,在28天后逐步恢复正常。所有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输注后均肾功能正常,证明该治疗方案安全性可控。

然而,研究过程中仍有一位患者死于腹腔感染。这也再一次引起了我们对于CAR-T输注后患者感染预防的重视。参与研究的部分患者已接受过干细胞移植,参与研究时尚处于移植物抗宿主病排斥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接受CAR-T输注后更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免疫系统调整的负担,因此移植物抗宿主病导致的组织损伤和继发感染的发生概率更大。因此,我们在制作CAR-T细胞的同时,提取了CD7阳性和CD7阴性的T淋巴细胞,前者用于制作CAR-T细胞,而对后者进行扩增,在患者输注CAR-T细胞后表现出淋巴细胞水平偏低时为其回输CD7阴性T淋巴细胞,以帮助患者重建免疫防线,安全度过感染风险期。

T细胞淋巴瘤较B细胞淋巴瘤的靶向治疗方案非常不同:利用T细胞改造得到的CD7-CAR-T细胞能够攻击T淋巴瘤细胞,但同时CD7-CAR-T细胞之间也会自相残杀,导致CAR-T治疗效力降低;而对正常T细胞的损伤会直接导致免疫防御防线的崩塌,进而造成体内肠道、鼻腔、肺部等区域的细菌发生自发感染。而我们利用科研力量,采用特殊方法阻止CAR-T细胞表达CD7,以此保证输注的CAR-T细胞能够专一地攻击肿瘤细胞,杜绝CAR-T细胞间的自相残杀。而CD7阴性T淋巴细胞的扩增,保障了在患者治疗后对T淋巴细胞低下进行“救赎”。

另外,筛选正常T淋巴细胞作为CAR-T细胞载体时,我们以CD4、CD8阳性T淋巴细胞制作CAR-T,而T-ALL/LBL肿瘤细胞一般不表达CD4、CD8,利用这一特性,精准提取正常T细胞,避免肿瘤T细胞被制作为CAR-T回输造成污染。

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将扩大样本观察,以确定这一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疗效。

医脉通:近年来,CAR-T细胞疗法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国内CAR-T研究进展如何?您如何看待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领域的应用?

张明智教授:

近几月,医院的论坛上介绍了我们目前的研究进展。我对各位医生提出的上述关于CAR-T治疗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T细胞淋巴瘤较B细胞淋巴瘤治疗难度更大,既往的传统治疗显示两者的近期疗效(ORR、CR)和远期疗效(PFS、OS)结果相差近一倍,且T-ALL/LBL常有血液和骨髓侵犯,经治疗后或许能够暂时获得缓解,但往往很快复发,甚至一些患者直接对化疗抵抗,表现为难治性。现在,有了CD7-CAR-T新的治疗方法,无疑给复发难治患者带来了希望。虽然这一新的治疗方法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但我认为CD7-CAR-T细胞治疗T-ALL/LBL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CAR-T疗法可以克服化疗具有的不良遗传和分子预后因素,能够清除微小残留病变,使患者治愈。

除上述存在的技术难点外,目前限制CAR-T细胞疗法应用范围的重要因素在于靶点的选择。当前国内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靶点包括CD4、CD5及CD7。总体来说,CAR-T细胞在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阐明,相关研究任重而道远。

现在是CAR-T治疗后还需不需要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先CAR-T治疗后造血干细胞移植?或者是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AR-T治疗?我个人认为,CAR-T治疗后不需要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为大多数病人从此治愈,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预处理可能会使CAR-T导致的免疫清除毁于一旦。CAR-T治疗后少数复发患者可以再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再行CAR-T治疗则可以相得益彰。

医脉通:您认为未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治疗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治疗策略会如何发展?

张明智教授:

我不排除接受CD7-CAR-T治疗后可能会有复发或失败的病例。因此,未来T-ALL/LBL治疗模式应以化疗为基础、干细胞移植进行巩固、CAR-T细胞疗法进行挽救治疗、靶向药物进行辅助治疗配合的模式。

对于T-ALL/LBL,虽然化疗的近期疗效较好,但部分患者因分子基因突变而原发抵抗化疗,因此需要寻找新型疗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率较高,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则花费高昂、治疗风险较大,且移植后2-3年间将会持续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不高,但度过排斥期后患者能够稳定后,治愈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未来T-ALL/LBL的治疗中,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然会具有一定地位。

当然,我认为未来的研究方向会趋向挖掘开发更好的CAR-T细胞疗法的抗原,以及筛选、发展和生产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如何进一步完善CD7-CAR-T细胞治疗的过程和策略,并减少毒副作用也将会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戳”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engv.com/lblyiy/147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