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间隙感染
小科普
颌面部间隙感染发生在颜面部及颌骨周围,是发生在内含疏松结缔组织的潜在筋膜腔隙内的腐败坏死性感染。作为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以起病急、易扩散、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合并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脑脓肿、败血症、纵隔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为主要特征,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会危及生命安全。感染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牙源性:病原菌通过病变牙或牙周组织进入人体内发生感染者,牙源性感染是最主要的途径。
非牙源性:主要包括腺源性、损伤性、血源性、医源性。
主要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引流区淋巴结肿大;累及咀嚼肌部位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病变位于舌根、口底、咽旁、可有进食、吞咽、言语,甚至呼吸困难;
(2)全身症状:局部反应重者,全身症状也较明显;包括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尿量减少、舌质红、苔黄及脉速;病情较重而时间较长者,由于代谢紊乱可导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甚或伴发肝肾功能障碍;严重感染者可伴有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可发生中毒性休克。
主要的治疗方法哪些?
(1)感染严重者应该局部治疗+手术治疗(切开排脓和清除病灶)+全身治疗(全身支持治疗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2)对轻度感染者,积极处理感染源,局部疗法即可。
遵义地区颌面部感染特点
高发人群为60岁以上老年人(多伴有糖尿病);
牙源性感染为主要病因,根尖周炎为最常见病因;
就诊时间拖延是感染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牙痛医院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