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挑战颈部明显强化包块,坏死囊变为

患者:女,74岁。体检发现颈部肿物1月余。

外院彩超提示甲状腺左侧叶后方不均质实性肿块。

甲状旁腺激素.7pg/ml↑,无机磷0.44mmol/L↓,钙2.94mmol/L↑。无心悸、手颤、胸闷、气短、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伴随症状。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病理结果:左侧甲状旁腺腺瘤,合并双肾结石

IHC:Cga(+),CK(+),Syn(-),CD56(-),CK18(+),CK19(+),Vimentin(-),TTF-1(-),S-(-),LCA(-),CT(-),Ki-67(10%+)。

讨论:

甲状旁腺是两对棕黄色、黄豆大小的扁椭圆形腺体,位于甲状腺背面,纤维囊外,通常有上、下两对。每个甲状旁腺的重量约为50mg。上甲状旁腺位置恒定,在甲状腺侧叶后缘上、中1/3交界处,下甲状旁腺位置变异较大,多位于甲状旁腺侧叶后缘下端甲状腺下动脉处。甲状旁腺也可埋入腺实质内或在鞘外。分泌甲状旁腺素,调节钙磷代谢,维持血钙平衡。

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adenoma,PTA)临床上并不常见,属于良性内分泌肿瘤,是引起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主要原因。PTA大多位于颈部甲状旁腺区,且下甲状旁腺好发;少数为异位PTA,可见于前上纵膈内、颈动脉鞘、甲状腺叶内、上颈部或颈根部。

病理:

肿瘤质软,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切面呈棕红色,可有囊变、出血、坏死、钙化。镜下主要由主细胞构成,也可由嗜酸性细胞或两者混合组成。

临床表现:

本病女性多见,起病缓慢,肿瘤引起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素分泌过多,出现全身性钙、磷、骨代谢异常,导致高血钙,低血磷,尿钙、磷增多,骨损坏及肾结石等。临床上大部分患者以骨骼疾病或泌尿系统结石为主诉就诊。

影像表现:

CT:PTA易单发于甲状旁腺,常位于甲状腺后方偏下的气管食管沟内,呈良性膨胀性生长,肿瘤较大时可以使甲状腺、气管、食管及血管受压变形或移位,或向下突向胸廓入口处生长,但与周围血管、甲状腺分界清晰。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与高密度的甲状腺分辨很清晰;肿瘤较大时,呈不规则形,内部可发生囊变或坏死。肿瘤血供丰富,增强后呈明显较均匀强化,但其强化程度不如甲状腺组织高,病灶内坏死、囊变区不强化。

MRI:肿瘤在T1WI像上呈低信号或稍低于甲状腺和肌肉的信号,T2WI像上呈中等至高信号,接近或超过脂肪信号,因而脂肪抑制序列可更清楚显示肿瘤。较大肿瘤内坏死、囊变区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改变,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其内坏死、囊变区无强化。

核医学: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甲状旁腺显像方法是放射性核素99mTc-MIBI双时相法。初始相主要显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在延迟相正常甲状腺组织显影明显减淡,而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病灶仍显示清晰,表现为局限性放射性浓聚影。本法的灵敏度在90%左右,并且对异位及瘤体较小的腺瘤比超声及CT扫描更有优势。

PTA的诊断要点:

PTA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主要原因,影像学上表现为甲状旁腺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卵圆形肿块,根据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一般可做出准确诊断。

本例患者即为典型的甲状旁腺腺瘤,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血钙、低血磷及双肾多发结石。

鉴别诊断:

甲状旁腺增生——体积常较小,CT检查多难以显示病灶;当腺体明显增生体积较大时,其表现与PTA非常相似,影像学上较难区别,但增生常累及多个甲状旁腺,且密度或信号均匀,可帮助鉴别。

甲状旁腺癌(PTC)——较少见,肿块体积较大,内易发生钙化,常侵犯邻近结构,与周围组织分界模糊,部分可伴有颈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增强扫描肿瘤强化多不均匀。

往期精彩

回眸可能不止一笑,还会癫痫……

肝血管瘤的不典型表现,看过的都收藏了

肝脏含脂病变的影像表现总结

「见缝就钻」的占位,有什么特点?

作者:刘艳玲

编辑:胡青牛

责任编辑:晓倩

题图:站酷海洛

插图来源:作者提供

投稿及转载:penglong_medical

hotmail.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engv.com/lblyf/141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