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UD)和克罗恩病(CD)
溃疡性结肠炎(UD)
病理: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连续性病变,活动期可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浸润,黏膜糜烂、溃疡及隐窝炎及隐窝脓肿,慢性期隐窝结构紊乱,腺体萎缩变形,排序紊乱,数目减少,杯状细胞减少等。
临床分型:1.初发型;2.慢性复发型。
病变范围:根据蒙特利尔分型:E1直肠型(局限于直肠,未达乙状结肠),E2左半结肠型累及范围不超过结肠脾曲)和E3广泛结肠型(累及范围超过结肠脾曲乃至全结肠)。Mayo评分系统对黏膜病变程度评分:(1)0分,正常黏膜组织或无活动性病变;(2)1分,黏膜可见红斑、血管纹理减少、轻度易脆;(3)2分,黏膜可见明显红斑、血管纹理缺乏、易脆,可见黏膜糜烂;(4)3分,黏膜可见自发出血,溃疡形成。规范化的内镜诊断应为:溃疡性结肠炎(蒙特利尔分型,内镜下Mayo评分)。
病变程度:
临床表现:三大主症: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肠外表现: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口腔溃疡。
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直肠结肠癌变,结肠大出血等。
实验室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粪便钙卫蛋白、难辨梭菌、巨细胞病毒、EB病毒、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结肠镜等。
治疗:水杨酸(美沙拉嗪)、激素、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生物制剂(英夫昔单抗)。灌肠(适用于病变在直肠或直肠乙状结肠者):美沙拉嗪栓剂、锡类散。
克罗恩病(CD)
诊断标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