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检查术前准备注意事项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据文献报道,我国自年至今,IBD的发病率升高了将近4倍。

IBD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内镜检查以及组织学检查的结果,尚无诊断的金标准。因此,消化内镜在IBD的诊治过程中,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确定病变范围、评估疾病活动性及治疗效果监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镜不仅提供了病变胃肠道的直视证据还可以进行组织活检,而且可以进行治疗干预,比如狭窄扩张、黏膜切除等。近年来超声内镜、放大内镜和色素内镜、窄带成像内镜以及胶囊内镜等新内镜技术的发展,为IBD的诊治开启了一片新天地。

而对于行肠镜检查的IBD患者,肠道的清洁是检查的成功关键。肠道准备不佳,肠腔内残留物覆盖于肠黏膜表面而掩盖病变部位,一方面可给检查带来不便,延长结肠镜检查时间另一方面可引起肠道疾病的漏诊。怎样进行有效的内镜检查呢?

一、术前处理

(一)肠道准备

肠道准备的方法包括口服法和灌肠法,而前者为首选。良好的肠道准备应达到如下要求:

(1)短时间内排空结肠粪质,检查前最好达到无色清水样便。

(2)不损伤结直肠黏膜。

(3)不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4)不会引起患者的明显不适感。

1.口服法

口服肠道清洁剂是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首选肠道准备方法。肠道清洁剂有多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为首选。PEG属于容积性泻药,不影响肠道的吸收和分泌,已被证实为目前最为安全而有效的肠道清洁剂。常规结肠镜检查推荐术前4~5小时服药。已有研究表明,服药时机会明显影响肠道清洁的效果,因此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用药。其他肠道清洁剂如磷酸钠盐溶液、甘露醇等因各有其优缺点,不作为一线药物推荐,仅在PEG效果不佳或患者不能耐受PEG时选择,但应严格掌握适用人群。

磷酸钠盐溶液为高渗性溶液,主要通过在肠腔形成高渗环境,将水分从肠道组织吸收至肠腔中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其具有患者用药依从性好、胃肠道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但在肠道准备过程中可伴有体液和电解质紊乱,故慎用于老年人群、慢性肾病、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肝硬化或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因此为使磷酸钠盐溶液行肠道准备时更加安全、有效,需加强对患者病史的询问,并结合患者生化检查结果合理使用。

甘露醇口服后不被肠道吸收并可在肠腔内形成高渗环境,肠腔水分增多使肠腔容积增大,从而增强肠蠕动,导致高渗性腹泻,最终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口服甘露醇发生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较大,与患者的基础情况密切相关,不建议应用于脱水、血容量不足、伴有严重心脑肾疾病的患者及孕妇。此外甘露醇口服后在肠腔形成高渗环境的理化性质、大量液体丢失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细菌代谢后的产氢特性影响了甘露醇在肠腔狭窄患者、结肠镜下治疗患者中的使用。

2.灌肠法

灌肠无无法为结肠镜检查提供满意的肠道条件,故仅作为口服法不满意时补充或者患者只需检查直肠及左半结肠时使用。灌肠液可以选择生理盐水、肥皂水等。

3.肠道清洁效果的判断

肠道准备按清洁效果分为Ⅲ级:Ⅰ级,肠腔无粪便、残渣及粪水残留,肠液清亮。Ⅱ级,肠腔有少量粪便、残渣及污浊粪水残留,但不影响观察。Ⅲ级,肠腔有大量污浊粪水、粪块残留,严重影响观察或检查无法继续进行,被迫停止。Ⅰ级+Ⅱ级=肠道准备满意,Ⅲ级为失败。

(二)患者宣教

检查前告知患者结肠镜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检查方法,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轻度不适应感,尽量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三)检查前病史的询问及必要的术前准备

检查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肠道疾病史及相关家族史、既往结肠镜检查结果,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癫痫等病史,必要时行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

二、术前用药

1.去泡剂

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多的去泡剂如二甲硅油、西甲硅油等,推荐用于既往结肠检查肠道内泡沫较多者、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者和腹胀者的术前准备。

2.解痉剂

目前解痉剂不作为结肠镜检查前常规用药,但在常规结肠镜检查中患者肠痉挛影响检查时可酌情使用。

3.镇静及麻醉药物

适用于以下情况:

(1)患者主动要求行无痛结肠镜检查。

(2)患者情绪紧张无法配合检查。

(3)儿童或精神疾病患者无法配合检查等。

4.慢性病用药

降压药、抗血小板药、降脂药等检查前可常规服用。糖尿病患者在检查前饮食控制时降糖药或胰岛素可适当减量或停用,以免引起低血糖反应。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北京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engv.com/lblhl/93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