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拥有真正的自己。——杨绛。
原发性脾脏淋巴瘤
概述
原发性脾脏淋巴瘤(primaryspleniclymphoma,PS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淋巴瘤,是指病变首发于脾脏,而无脾外脏器及淋巴组织受累。在恶性淋巴瘤中仅占1%,但在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中仍占首位。
临床表现
左上腹部疼痛及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部分病人伴有低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贫血、体重减轻或乏力,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胸腔积液、呼吸困难、急腹症等。体格检查部分可见脾脏明显增大,而浅表淋巴结多无异常。
本例患者,女性,42岁,因左侧上腹部疼痛一月余,门诊彩超示脾脏实性占位性病变而入院就诊。
CT平扫及增强:
影像分析:
脾脏前份巨大肿块,呈等略低密度,密度欠均匀,平扫与脾脏分界不清,周围脏器呈受压推移改变,腹腔、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腹腔无积液,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内见少许不规则小斑片状坏死低密度灶,后份正常脾实质明显强化,呈鲜明对比,可见分叶及弧形压迹,分界清。(符合总体淋巴瘤特点肿块巨大,不易坏死,轻度强化)。影像诊断意见:脾脏巨大占位,考虑脾脏淋巴瘤,不除外其他肿瘤性病变,建议穿刺活检或手术治疗。
外院手术病理证实: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脾脏淋巴瘤分型:
①均匀弥漫型:脾脏均质性增大,肉眼光滑不见结节,镜下瘤细胞弥漫分布直径小于1mm的小结节。
②粟粒结节型:脾脏弥漫性肿大伴密度普遍性减低,可有多发粟粒状(1~5mm)低密度灶,可显示不清,增强后弥漫性肿大的脾脏呈轻度强化。
③多发或单发结节肿块型:脾脏内多发或单发性低密度灶(2~10cm),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可清楚可模糊,增强后病灶强化轻,密度均,与明显强化的正常脾脏形成明显对比。
④巨块型:脾脏内单发巨大肿块(>10cm)与正常脾脏组织分界清楚,可伴有出血、坏死和梗死,增强扫描强化程度轻,密度欠均匀。(本例正是属于这一型,基本符合巨块型淋巴瘤的影像特点)
总结:
原发性脾脏淋巴瘤(PSL)是脾脏少见的恶性肿瘤,随着CT临床应用的普及和对脾脏淋巴瘤CT表现和病理学的认识提高,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明显增多。本文分享这例相对典型,术前亦诊断正确的病例,旨在与读者回顾及复习脾脏淋巴瘤的影像诊断特点。
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收获,欢迎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