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德州休斯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UTHealth)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肠道中细菌的特异性菌株与结肠直肠癌有显着关系。该研究或将为筛查结肠直肠癌带来侵入性较小且成本较低的方法。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结肠直肠癌是美国第二大癌症。结肠直肠好发於50至70岁的人士,男性较女性常见,结肠直肠癌与常吃高脂肪丶红肉丶烧烤丶油炸丶加工食品、饮酒、吸烟、肥胖、老化、遗传、缺乏运动有关。结肠直肠癌初期症状不明显,随著病情加重,可能出现粪便带血、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大便有黏液丶变细丶变形、腹痛丶腹胀、体重减轻、疲倦等症状。
以前的研究发现肠细菌和结肠直肠癌之间存在关联,不过此研究首次找出与结长直肠癌有关的特定菌株和种类:ParvimonasmicraATCC,人类链球菌和门多腺成纤维细菌。
找出特定的菌种,将有助结肠直肠癌的筛检,研究结果可作为一种比目前普遍的肠镜侵略性更少与更便宜的筛检方式。虽然结肠直肠癌为重大癌症,但是个能及早防治的疾病,因为肠癌生长缓慢,93%的肠癌是由腺瘤发展而来,其中绒毛腺瘤息肉发展成癌的机率为25%,管状腺瘤息肉为1~5%,从腺瘤演变成癌约需5~7年,定期做检测,将可早期发现异状。
微生物标志检测结肠直肠癌的准确度为80%,若搭配家族成员的测试结果、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微生物标志检测法的准确度可达到91%。
“微生物研究为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推进,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休斯顿大学医学院病理与免疫学助理教授舆论文资深作者霍利斯特(EmilyHollister)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