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脏器受损住进ICU罪魁祸首竟是所

近些年,一些小诊所里,开始流行灌肠疗法。灌的有盐水,有亚胺培南高级抗菌素,也有利巴韦林、地塞米松,更少不了柴胡、板蓝根、喜炎平等。有些甚至号称是’纯中药制剂‘、‘绿色疗法’,其实根本搞不清楚混了些什么药。

什么药都灌,什么病都灌,其实大错特错!

给大家讲一个“天使宝宝”的遭遇。

“天使宝宝”突发肾衰竭

半岁的男宝小游因发烧在村卫生室接受灌肠治疗后,突发急性肾衰竭,身体多脏器受损,已用去30多万元。现在,小游每天要做10多个小时透析,今后还面临换肾。

小游今年2月出生在荆州农村。今年8月初,半岁的小游生病发烧,在村卫生室用中药灌肠退烧,略有缓解,但很快又发起高烧。医院治疗,病情一直反复,医院。

医院时已全身多脏器受损,特别是急性肾衰竭尤为严重。

在ICU住了30多天,心脏和肝脏情况才逐渐好转,但急性肾衰依然存在,考虑费用,医生将血液透析改为腹膜透析,这需要在孩子腹部“埋入”管道。

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筱雯回忆,接受置管手术后,小游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哭吵,而是安静地握着妈妈的手,格外惹人心疼。

年幼的小游还不识病痛张祖国摄

其实,该院肾内科已多次接诊到小游这样的宝宝。既往健康,却突发肾衰,且孩子都有过灌肠的经历。而这一经历,很可能是诱发肾衰的重要因素。

滥用灌肠悲剧不胜枚举

新闻一年3月9日,某村村医给一名3岁咳嗽患儿灌肠后出现洗肉汤样大便,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原因就是村医超剂量用药、不规范用药。

新闻二河南一名2岁儿童患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入院,经查是过去一年中反复使用灌肠疗法治疗发烧,感冒,灌肠疗法常用的激素如地塞米松和退热药氨基比林都是超量用药,一般是3-5倍!造成骨髓损害!

新闻三广州某乡村诊所灌肠退热导致肠管破裂,合并感染,医院ICU住院一月方才抢救回来,倾尽家财。

各地灌肠门诊层出不穷,大肆宣传灌肠疗法的好处,与此同时各地也相继出现了很多因为不良灌肠造成的儿童疾病,很多都是重疾。

到底什么是灌肠?

所谓灌肠治疗,就是把液体或药物通过肛门注入肠管来达到清洁或治疗目的,说白了就是一种清洁肠道或给药的方式。

灌肠的危害至少有5个

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筱雯介绍,在一些小诊所,有些医生和家长误以为,灌肠可以治疗发热、咳嗽等常见小儿问题,还能让孩子免受吃药打针的痛苦,其实不然。

截至目前,我国并没有直肠滴入的相关教材,国家权威机构也从未出具规范性文件,而其危害在多个层面:

①首先,即使是灌肠,药物依然是经过肠道,再通过血液循环起作用,况且灌肠的药物成分复杂,如有过量或错误使用,就很容易损伤孩子娇嫩的肝肾等重要脏器。

②其次,药物过敏也是潜在危害。灌肠治疗之前不做皮试,家长也不清楚具体用药,孩子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③此外,直肠滴入不是一种安全、无菌的给药方式,肠道内含有很多细菌,有可能随着滴入液进入肠道深处,造成污染。

尤其是一些抗生素有可能杀灭肠道内的有益菌群,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导致继发性感染和腹泻等。

远期的严重后果,如是否损伤肠道粘膜、改变肠道内酸碱度,是否会引发直肠细胞的变性、坏死,危害无法估量。

④长时间的大量液体保留灌肠,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严重可致死亡。

⑤灌肠所用的药物,因为没有教科书以及药品说明书的指导,使用的剂量也是五花八门,超量使用风险高。

而且有的还将不能溶解的口服药物比如片剂、胶囊剂也加入其中,这些固体药物,即使研磨了溶解了,也根本不能被肠壁吸收。

更有甚者,有些将中药材直接研磨加入灌肠液中使用,这种没有经临床实验就拿出来的用法,宝宝不该被当做实验者!

什么情况需要用到灌肠治疗?

1:生理盐水清洁肠道:比如巨结肠或者严重便秘的孩子,需要生理盐水冲洗肠道;

2.:特殊的造影检查:比如巨结肠患儿,医生需要把造影剂从肛门灌进结肠;

3.:特殊的治疗手段:比如治疗肠套叠,需要从肛门灌入气体或水,把套进去的肠子冲出来等。

注意:以医院就诊后,由专科医生医院内操作!家长切勿自行操作,以免发生悲剧。

(转载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engv.com/lblzz/14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