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介绍第4个淋巴瘤,就叫做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刚才我们已经看了第15张示意图,那么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实际上是B2细胞,虽然在WHO分类中间也把B1细胞也说有一部分可以发生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但是真正经典的、典型的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是B2细胞发生的。B2细胞是最小的细胞了,这种淋巴瘤的形态也是这种细胞。那么这种小淋巴细胞也是发生在生发中心以外的,也是到了分化的右边去了,这个主要也是一个生长很缓慢的、惰性淋巴瘤,低度恶性淋巴瘤,可以长很多年的。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的中位生存时间是7年。它慢慢长很多年的,是个惰性淋巴瘤,它对人的生命威胁不太大。再有从图15看它是往右边去了,因此,多数情况发生的是老年人,中位年龄是60岁。所以说,60岁他得了这样一个淋巴瘤,他再活7年、10年,也差不多70岁了,所以真正到了老年人得这个淋巴瘤,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原因往往不是这个淋巴瘤,而是其它的一些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呀,各种各样其它的原因致死的。那么这个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对人的威胁不是特别大,但是它确实是一个肿瘤,特别是发展成白血病的时候不去治疗的话,它对身体状况影响还是很重的,所以还是要把它控制到一定的程度,把血象控制到一定的程度,这样能够维持好长时间。
那么我说了这是一个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它的形态学特点是细胞弥漫分布,不像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呈结节样的,它完全是一种弥漫的、都是这种小细胞,没多少胞浆,看起来是深蓝色的一片。在这些深蓝色的背景中有时候会看到一些浅染的、淡染的区域,似乎象一个滤泡,像是一个生发中心,所以有的把它叫做“假滤泡”或者叫做“增殖中心”,因为它不是真正的生发中心,生发中心里面的细胞是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它这个叫做增殖中心。里面的细胞是副免疫母细胞和前B细胞,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个图,左边中间的这个图,多数是小淋巴细胞,还可以看到有一些中间有核仁的细胞,这就是前B细胞和副免疫母细胞。因为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经常累及到骨髓,形成白血病,有的病人开始是以白血病的形式出现,后来累及到淋巴结,取下来的淋巴结诊断成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有的病人是开始是以淋巴结肿块的形式出现,然后累及到骨髓,形成白血病。所以它们两个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可以同时出现的。那么如何诊断?我自己的感觉、体会是这样的:如果给你一个淋巴结,这个时候,你诊断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就够了,你不一定要去诊断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除非你知道了血象已经高了,超过了正常的高线了,那么你可以写上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如果你不知道临床这个信息的话,你没有必要写上这一个,但如果你知道了你可以把两个都写上,这是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的情况。临床上有些时候他不了解病理医生的报告,他们感到很奇怪:临床上都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了,你们怎么还诊断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他们两个不一样的。这个问题我在讲图15的时候,我已经给临床医生讲得很清楚了,现在只要听过我们介绍的临床医生不会再提出这个问题了,好!那么我们现在知道这些细胞都是B2细胞,从免疫表型上来看,它都是一些B细胞的表型,比如CD20、CD79a、pax5。另外有两个抗原,它的表达是比较特异的,它阳性就可以区别于其它肿瘤,就可以诊断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一个是CD5,一个是CD23,所以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经常这两个抗体是阳性,CD23更具有特异性。但是这个淋巴瘤不表达CD10,不表达cyclinD1。这两个抗体主要是用于鉴别滤泡性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从临床特点上来看,它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如果它先发生在淋巴结里,不去治疗的话,早晚会发展成白血病的,经常发生转化。它的整个进展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惰性的,影响的人主要是老年人,最年青的大概40多岁,在30多岁还没有遇到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所以说基本上在40岁以上的人才会发生。
好!我们下面看一看,这个诊断其实并不是特别困难的,只要看到是小细胞、弥漫性的,想到了这个病,就做CD20、CD3、CD5、CD23,只要CD5、CD23阳性了,CD20阳性了,就可以诊断了,这没什么太困难的。不过有些时候在诊断报告中我们要给临床大夫说清楚一些事情:第一个与预后的的关系。从形态学上,见到蓝色的、弥漫性的背景中,有淡染的这种区域——叫假滤泡。如果这种假滤泡扩大了,里面的前B细胞多了,副免疫母细胞多了,提示这种细胞可能开始往高级别的转化了,所以你要告诉临床这个假滤泡扩大了,也可能提示它已经有了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了。另外,如果我们在这个病变里面看到包膜有了浸润,提示这个病人有白血病了。让病人去查一个血常规,很快,20分钟就回来的,那么他就会告诉你血象高还是不高,这是很重要的,帮助你来诊断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临床方面的检查,所以我们不要忘了简单的方法增强我们诊断的信心。
好!再下面的一个图,我们刚才说了往高级别转化,如果这种大细胞——副免疫母细胞多了,它就可以转化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大概有3%的病例可以转化,另外,还有少数的淋巴瘤它可以发生霍奇金淋巴瘤,病变中可以找到这些大细胞——霍奇金细胞。有说它是从小细胞淋巴瘤发生来的,有的说是同时伴发的,复合性淋巴瘤。
另外还有一点,在小细胞淋巴瘤里面你要做一个CD38,如果CD38阳性的这种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它提示这种细胞它没有免疫球蛋白基因可变区的突变。意思是什么呢?意思是说它不是B2细胞来的,是B1细胞来的。细胞形态都是小的,但是它的来源不一样。这种B1细胞来源的,往往是套细胞淋巴瘤,而不是我们经常说的生长缓慢的淋巴瘤,而是预后比较差的淋巴瘤。所以说在临床上有些大夫就体会到,怎么都是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有的预后很好,不治疗患者很多年都很好;有的治疗了也活不到两三年。差别就这么大,实际上就有一部分病例它是从B1细胞来的,是一种套细胞白血病。形态学看起来是这样,那么现在免疫表型多了以后,就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以前没有免疫表型的时候全靠细胞形态了,所以把这两个细胞来源的肿瘤都当成了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现在随着我们对它的认识——从B1细胞和B2细胞发生的淋巴瘤/白血病应该区分开来了。
另外还有一个抗体是可以用的,就是zap70这个抗体,也是用来判断它到底有没有免疫球蛋白基因可变区的突变,它还是帮助我们判断是B1细胞还是B2细胞的。如果zap70阳性,说明它是B1细胞来的,这样就有这两个抗体来帮助我们来判断,这对临床的预后和临床的治疗都是有帮助的。所以现在我们在诊断这种类型的淋巴瘤的时候,在我们自己的实验室里面我们要用上这两个抗体。另外,第三个问题就是说,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诊断了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但是你看它的免疫表型CD5是阳性的,CD23是阴性的。我们说CD23实际上更具有特异性,但是它是阴性。意大利曾经做了一个分析,把个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拿出来分析,大概有6%的病例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就是CD5阳性,CD23阴性。然后进一步分析这6%的病例,结果发现其中有70%是套细胞淋巴瘤,因为套细胞淋巴瘤也可以表达CD5的,如果cyclinD1检测不出来的话,可能就不敢诊断套细胞淋巴瘤。他们做出分析,结果发现是套细胞白血病。另外有少量的是脾脏边缘带淋巴瘤,还有前B细胞白血病。它们不是真正的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所以遇到这种特殊的免疫表型,要警惕是不是其它的淋巴瘤。
周小鸽教授,男,博士学位,医院病理科行政科主任,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临床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淋巴瘤、EB病毒相关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免疫组织化学、组织芯片等方面有特别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曾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次首都医学发展基金,一次丹麦医学科学基金。共发表95篇论文,国内83篇,国际12篇。9篇收入SCI。撰写和翻译专著两本。
工作经历:
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医院病理科工作。
-年作为访问学者在丹麦奥胡斯大学病理所从事淋巴瘤研究。
-年在丹麦奥胡斯大学病理所工作,同时攻读博士学位。
年至今在首都医科医院病理科工作。
任职情况:
首都医科医院病理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免疫组化质控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病理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淋巴瘤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