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主办的“第二届肿瘤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前夕,《医学界》小编采医院淋巴瘤内科的张会来主任,听他来讲讲近年来淋巴瘤诊疗领域的现状和进展。
作者:christiney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医学界》:我国的淋巴瘤发病状况有什么特别之处?
张会来:目前,国际上淋巴瘤男性的发病率位居所有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而女性的发病率则是第11位,男女比例约为2.5:1。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淋巴瘤的流行病学有一些不同。例如,我国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从地域上来说,由于EB病毒感染是NK/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病因之一,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这样鼻咽癌高发的地区,往往也会出现NK/T细胞淋巴瘤高发的状况。
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及装修等因素,我国的淋巴瘤发病人数在以每年3%-5%的速率逐年上升。
张会来主任
《医学界》:怎样诊断和治疗淋巴瘤?
张会来: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学。
与其他肿瘤相比,在淋巴瘤的诊断中,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检查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明确患者的分期,在后期淋巴瘤的诊断中,甚至可以代替骨髓活检。
骨髓活检对于明确有无骨髓受累、制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每位淋巴瘤患者都需要进行骨髓检查。
淋巴瘤是全身性疾病,治疗方式以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为主。手术主要作为活检的手段,以及特殊部位或者类型的淋巴瘤的治疗方法。
《医学界》:医院淋巴瘤诊治中心有何特别之处?
张会来:从去年开始,我们中心在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提出了的“全程管理”的理念,包括了精确诊断、规范化治疗、密切随访等几个环节。
首先是指精确的病理诊断。淋巴瘤现已有80多个病理亚型,每个亚型都需要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进行治疗,因此明确的病理学诊断对于淋巴瘤的治疗非常重要。
然后,需要进行全程规范化治疗,包括治疗周期的制定、中期评价等。
最后是治疗后的随访,患者应严格按照指南,每三个月随访至少3年,由于淋巴瘤的复发常在治疗后2-3年内发生,所以在随访中密切观察有无复发迹象,以便及时治疗,也是“全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除此之外,我们还医院合作,建立一个淋巴瘤的“多学科会诊中心”。
由于肿瘤诊断及治疗的复杂性,注定了它是不可能由一个单一的科室完成的,必须要由多个学科协力合作。具体到淋巴瘤来说,就需要与病理科、放疗科、免疫治疗等科室进行合作。所以,多学科会诊中心的建设对于淋巴瘤的诊疗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医学界》:淋巴瘤的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疗的现状和前景如何?
张会来:与其他的肿瘤相比,淋巴瘤的病理分型多达80多种,远远超过了其他的恶性肿瘤。这么多的临床分型,既说明了淋巴瘤治疗的复杂性,也解释了个体化治疗对于淋巴瘤患者的重要性。
淋巴瘤的个体化治疗模式,首先需要进行精确的病理诊断,明确分型,然后才能根据每个患者具体的个人状况、病情分期等,选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通过基因测序,可以检测出患者基因中的治疗靶点,并选择对应的靶向治疗药物进行治疗,这种肿瘤的精准医疗对于淋巴瘤也非常重要。
在近年的一些研究中,发现了不少淋巴瘤的治疗靶点,比如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滤泡细胞淋巴瘤等亚型中有许多的治疗靶点,并对应研发出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这为它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也为复发难治型淋巴瘤提供了更多的治疗希望。
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学也是淋巴瘤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张会来主任接受医学界小编的采访
《医学界》:淋巴瘤诊治中心在科研方面有何成果,未来有什么研究计划?
张会来: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淋巴瘤诊疗中心开展了淋巴瘤的社区筛查研究及早期分子标识诊断体系(包括功能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表观遗传学和代谢组学等)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本地淋巴瘤的早期诊断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大量淋巴瘤相关的遗传学检测研究,对于淋巴瘤高危群体筛查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我医院合作进行外周血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方面的研究。
ctDNA检测,即通过对血液中的肿瘤DNA进行检测和测序,来判断抗淋巴瘤治疗是否有效、肿瘤有没有演化出抗性的一种检查方法。我们的研究,就是想通过ctDNA检测,来预测淋巴瘤是否早期复发,对于确定淋巴瘤复发筛查方法有重要意义。
对于科技部刚刚发布的“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作为一个淋巴瘤的研究者,我觉得非常令人鼓舞。这说明了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特别是医疗领域科技创新的格外白癜风复发难治白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