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血管瘤是是儿童最常见的的血管异常性疾病,是由胎儿期成血管组织畸形或原有血管扩张所致的皮肤良性肿瘤,与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殖和肥大细胞浸润相关,多见于婴儿或儿童,临床上分为浅表型毛细血管瘤、深部型血管瘤及混合型血管瘤。大部分血管瘤在出生后3个月内快速增值,瘤体大小可达最终面积的80%,此期为早期增值期,之后增值变缓,6~9个月为晚期增值期,最终在几年后逐渐消退。
虽然大部分血管瘤最终可以自行消退,但很多快速增长的血管瘤仍存在破溃、出血、感染及永久性瘢痕形成可能,所以对于快速增值的高风险血管瘤,出生后3个月是治疗的黄金时期,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普萘洛尔(心得安)口服药物治疗。是近年来常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面部及机体某些部位快速生长的较巨大血管瘤,治疗效果良好,没有疤痕,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但需要长期服药,需要短期住院观察及监测药物反应。
2、激光治疗。利用专业激光设备对血管瘤组织进行凝固,以达到治疗血管瘤目的。波长为nm的闪光灯泵脉冲染料激光及波长为nm的YAG激光可选择性作用于血管组织,对鲜红斑痣及厚度小于4mm的浅表型血管瘤有良好疗效。
3、局部注射治疗。常用的注射剂有硬化剂、糖皮质激素、平阳霉素、尿素等。适用于面积较小的深部型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
4、冷冻治疗。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使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组织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此法易留下疤痕,适用于小面积皮损。
5、手术切除。适用于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或混合型血管瘤,面部皮损要结合整容皮肤移植术修复病损区。
6、放射与同位素治疗。常用的有浅层X线照射、钴60局部照射、锶90胶片外贴、磷32胶体局部注射。此法易致放射性皮炎,有癌变可能,一般不宜使用。
7、介入治疗。适用于内脏血管瘤如肝血管瘤,使用时要严格控制适应征和避免栓塞剂流入其它器官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