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血管瘤是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三个月至六个月内出现,常发生于头、脸及颈部,影响宝宝外观,造成爸妈的担心。父母的耐心加上与医师密切配合,有时不必治疗就可痊愈;但具有危险性的婴儿血管瘤,如长在眼睛、咽喉、肢体末端,则需特别留意。一些新生儿出生后,皮肤会出现鲜红色的印记,有人说它是是胎记,其实这是幼儿身上常见的「婴儿血管瘤」。婴儿血管瘤并非一定在出生时就被发现。约有一半的婴儿血管瘤是在出生一周或一岁时才出现。婴儿血管瘤可长在身上任何部位,于皮肤表面最常见,其中约有一半的婴儿血管瘤发生在头、脸、颈部,最易造成外观上的困扰。至于发生的原因,并不太清楚,只知是胚胎期发育不正常的结果。
形成原因
血管瘤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约3/4小儿血管瘤在出生时就已存在,其余的也在1岁内出现,女孩比男孩发生的概率大.新生儿血管瘤可因外伤、摩擦、搔抓出血,而引起细菌感染.有些血管瘤生长先快后慢、甚至会自行消失.对于血管瘤形成的原因有很多。
1、婴儿的血管瘤多是因为在妊娠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组织的分化异常所导致的,组织出现异常分化是由于控制基因出现了小小的错构而造成的,从而引发了血管瘤。
2、妊娠期的孕妇受到外力的作用,导致胚胎受到损伤,使局部组织出血,导致一部分造血干细胞到了其它胚胎细胞里,使其中一部分分化成了血管样组织,也就导致了血管瘤的发生。
症状与自我诊断
1、婴儿血管瘤症状之海绵状血管瘤:损害一般较大,自行发生,在原有毛细血管瘤处发生或位于皮下,呈圆或不规则形,可高出皮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边界不太清楚,质软而有弹性,多呈淡紫或紫蓝色,挤压后可缩小,表面皮肤正常或与肿瘤粘连而萎缩。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生,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可累及口腔或咽部粘膜。海绵婴儿血管瘤可伴有血小板减少症和紫癜,主要发生于婴儿,偶见于成人,是一种严重类型,约1/4病例死于出血、呼吸道感染或恶变。
2、婴儿血管瘤症状之鲜红斑痣:又名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婴儿血管瘤表现为一或数个暗红色或青红色斑片,边缘不整,不高出皮面,压之易褪色,头颈部多见、常在出生时出现,可随人体长大而增大,发生于枕部及额部或鼻梁部者可自行消退,较大或广泛的病损常终身持续存在。
3、婴儿血管瘤症状之毛细血管瘤:又名草莓状痣,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柔软、分叶状肿瘤,压之不褪色。好发于头颈部,通常不在出生时出现,而是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数月内增大,生长迅速,甚至可达数厘米。
4、婴儿血管瘤症状之蔓状血管瘤:多发生在四肢,在表面及周围有许多树枝状扩张的血管,迂回曲折呈蔓状,局部皮肤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有时可摸到血管搏动或听到血管杂音。
5、婴儿血管瘤症状之混合型血管瘤:具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组织特性和临床症状。开始为红色斑痣逐渐增大,向深层组织侵犯形成小丘状或结节状隆起肿块,质柔软、边界不清、压之缩小。
疾病危害
首先,影响婴儿的美观形象。婴儿皮肤表面异常颜色的出现,不但会损坏皮肤,还会对美观造成严重的影响,这种情况最常见的症状表现就数鲜红斑痣了。鲜红斑痣可发生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但是以头面部最为多见,因为鲜红斑痣具有终身不退的特点,因此如果积极的接受治疗的话,将终身伴随婴儿患者,那么对患儿的成长发育以及身心健康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其次,婴儿面部血管瘤容易经过摩擦或者重力的碰撞等原因破溃出血,容易造成感染,并且留下难看的疤痕。草莓状血管瘤是最容易破溃的一种血管瘤类型,草莓状血管瘤因为大多生长在皮肤的表面,由于婴儿幼小,皮肤是很脆弱的,又没有正常皮肤所保护,因此来回摩擦是非常容易造成破溃出血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孩子瘤体的生长状态,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注意事项
1、对于面部血管瘤疾病,我们大家一定要多加以重视,医院进行治疗,这样才能够让患者得到好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应该防止碰撞抓挠,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局部的干燥和清洁卫生,防止感染的发生,不要进行太重的体力劳动,要时刻的注意休息。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还要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比较好是以清淡为主,不要吃辛辣和油腻性的食物,少吃硬性的食物,以免划破出血,形成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