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颈部经典CT影像病例

白癜风诊疗规范 http://www.tlmymy.com/

案例一:腮腺腺淋巴瘤(乳头状淋巴性囊腺瘤)

男性,74岁。主诉:发现左耳下肿物6年。现病史:患者6年多前无意中发现左耳下小肿物,约“鸽卵”大小,无疼痛,局部无红肿,无发热,肿物缓慢增大,现达“鸡蛋”大小。专科检查:左耳下腮腺咬肌区明显隆起,扪及约5*5*2.5cm大小肿物,质中,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可,无压痛。

手术名称:左腮腺肿物切除术。

术中所见:肿物位于左腮腺咬肌筋膜内,部分位于腮腺后极腮腺深叶。约5*5*3cm大小,囊性,部分壁较厚,与周围无明显粘连。

病理诊断:(左腮腺)肿物:为腺淋巴瘤(乳头状淋巴性囊腺瘤)。

案例二:甲状腺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男性,61岁。主诉:颈前肿物半年余。现病史:患者半年余前无意中发现颈前肿物,初时肿物不大,随后肿物逐渐增大至鸽蛋大小,尤以左侧为甚,伴异物阻塞感。专科检查:颈软,气管右偏,左侧甲状腺Ⅲ度肿大,质硬,可触及多个结节,轻压痛,边界尚清楚,结节随吞咽上下活动。

手术名称:左侧甲状腺全切除+左颈淋巴结清扫+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术中所见:左侧甲状腺明显增大,约10*4*4cm,包膜欠清,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表面凹凸不平,扪及多个肿块,质硬。锁骨上窝见两枚肿大淋巴结,直径约10mm。

病理诊断:

1、(左甲状腺)见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侵及邻近横纹肌组织。

2、(右)甲状腺:见甲状腺组织,未见肿瘤性病变。

3、(食道壁组织)见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案例三:海绵状血管瘤(面颊部)

女性,30岁。主诉:左面部肿物半年余。现病史:患者半年多前出现左面部肿物,约黄豆大小,触之可移动,稍疼痛。肿物逐渐增大现达鸽蛋大小,晨起自觉肿物较小。专科检查:左面部隆起,咬肌前缘扪及一大小约2*2.5cm肿物,质软,表面光滑,边界清,移动度可,压痛。

手术名称:左面部肿物切除术。

术中所见:肿物位于左面颊部咬肌前缘,皮肤与粘膜之间,约3*2cm,质软,边界欠清。

病理诊断:符合海绵状血管瘤。

案例四:多形性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颈部)

男性,24岁。主诉:发现右颈部肿块2周。专科检查:右颈部肿块,1*1*1cm大小,质软,均匀,无红肿热痛,活动性良好,表面光滑,无粘连。

手术名称:右颈部肿物切除术。

术中所见:右侧胸锁乳突肌后缘肿块,约3.5*3*2cm,质实,与周围粘连及相互融合成块状,与右臂丛颈部肌皮支粘连,活动欠佳。

病理诊断:(右颈)肿物:镜下形态结合免疫组化检查,符合多形性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案例五:右上颌骨牙源性囊肿

女性,46岁。因“发现右鼻前庭肿物1年余”入院。体检:右鼻前庭皮下牙龈上可触及约1.2x1.0cm大小肿物,质硬,可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下颌骨可见类圆形囊性低密度灶。边缘欠清晰,考虑牙源性囊肿造釉细胞瘤、上颌骨囊肿低密度影,周围有硬化边,与根尖邻接。未见明显吸收破坏征象,支持牙源性囊肿。其他诊断:根尖囊肿手术所见:右上颌骨右侧第1磨牙牙根处囊肿约1.0x1.2cm,有完整包膜,壁较厚,周围肉芽组织增生,与骨壁粘连紧密。手术方式:右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摘除术。病理诊断:(右上颌骨)肿物:送检组织1x1x0.5cm一块,镜下见组织中央有不规则的囊腔,囊壁衬以鳞状上皮,囊内及囊壁间均见大量红细胞,考虑为囊肿改变。出院诊断:右上颌骨牙源性囊肿。

案例六:正常的颌下腺体可别误认为肿物

单侧可触及的下颌下腺肿块可能是肿瘤、增生/肥大或因对侧腺体缺失(或异位)而使正常腺体被误认为是肿物,圣巴纳巴斯医疗中心的DanielChoe医生在ACR上发布了一例因对侧腺体缺失(异位)而怀疑对侧正常腺体为肿块的病例,现介绍如下。病史右颌下可触及肿块。影像学检查及发现图1为强化CT,可见口腔下壁左侧不对称软组织密度影(蓝色圈)图2为强化CT,可见口腔下壁左侧不对称软组织密度影(蓝色圈)图3为强化CT,可见软组织密度影沿下颚骨、颏舌肌、颏舌骨肌向下延伸至下颌下间隙(蓝色圈)图4为强化CT,于第2颈椎水平左侧下颌下腺正常解剖位置处见一小软组织密度结构(蓝色圈),右侧下颌下腺位于正常解剖位置(粉色圈)图5为强化CT,左侧下颌下腺正常解剖位置处见一小软组织密度结构(箭头),右侧下颌下腺位于正常解剖位置(粉色圈)诊断左侧异位下颌下腺病例要点单侧可触及的下颌下腺肿块可能是肿瘤、增生/肥大或因对侧腺体缺失(或异位)而使正常腺体被误认为是肿物。CT和MRI检查有助于下颌下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缓解患者焦虑。此外CT检查还可以发现异位的下颌下腺。单侧异位下颌下腺、伴萎缩或发育不良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与胎儿发育有关。该病与一些发育畸形性疾病有关,如骨发育不全综合征、泪孔闭锁和颞下颌关节畸形。讨论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体下缘及二腹肌前、后腹所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内,其导管自腺的内侧面发出,沿口腔底粘膜深面前行,开口于舌下阜。下颌下间隙位于颌下三角内。上界为覆盖下颌舌骨肌深面的筋膜;下界为颈深筋浅层;前界为二腹肌前腹;后界为二腹肌后腹。间隙内主要含有下颌下腺、颌下淋巴结、面前静脉及面动脉。此间隙通过下颌舌骨肌后缘与舌下间隙相通,并与翼颌间隙、咽旁间隙相通。在胚胎第5~6周左右,下颌下腺发育自舌骨弓内胚层,并沿口腔底部延伸生长,进而腺体长入下颌下间隙,下颌弓和下颌舌骨肌的下方,穿过舌咽神经,最终进入舌两侧。在胚胎发育的21周下颌下腺导管完全长出。如果下颌下腺在往下颌下间隙移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如二腹肌和下颌舌骨肌的发育不良或萎缩,则会出现异位下颌下腺。CT和MR有助于异位下颌下腺的诊断。正常下颌下腺强化程度略高于周围的肌肉组织。MR上,异位的腺体其信号与正常下颌下腺一致。正常的下颌下腺在MR上表现为T1、T2信号均较周围肌肉组织高,但比脂肪信号低,且为中度强化。涎腺造影术有助于观察下颌下腺导管与异位腺体组织的解剖关系。冠状位和矢状位有助于观察二腹肌和下颌舌骨肌的发育不良或萎缩。单侧下颌下腺发育不良的流行病学尚不清楚,因为单侧发育不良常无临床症状,由于其余涎腺的代偿能力,涎液分泌减少症状也不明显,除非所有涎腺均受累。口腔底部的异位下颌下腺非常罕见。多数学者认为胎儿发育异常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该病例中,仅有部分下颌下腺移位到正常位置,而大部分腺体异位于口腔下壁,一侧腺体的缺失使对侧被误认为是占位性病变。骨发育不全综合征,泪孔闭锁和颞下颌关节畸形等发育不良性疾病与下颌下腺移位不良有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engv.com/lblyy/14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