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道专业”——遂医核心价值观
新技术新项目医院在浙大二院“山海”提升工程专家带领下,成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血浆置换术(PE),填补了县域此项医疗技术的空白。
专家下沉,医院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惠及当地百姓。
填补县域空白经过10余年的发展,医院重症医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具备一定规模的过程。目前,医院重症医学科能够常规开展诸多重症治疗技术,包括危重患者抢救不可或缺的血液净化技术,如顺利开展血液灌流、持续性血液滤过及持续滤过+透析技术,从而极大提升了对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
但对于爆发性肝衰竭等患者,则需要血浆置换,俗称人工肝,此项技术仍是空白。
血浆置换(PE)是将全血引出体外分离成血浆和细胞成分,将患者的血浆舍弃,然后以同等速度将新鲜血浆、白蛋白溶液、平衡液等血浆代用品代替分离出的血浆回输进体内的过程,达到减轻病理损害、清除致病物质的目的。
血浆置换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体外循环血液净化疗法。
医院重症医学科近期收住了一位急性中毒导致肝肾功能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发现结肠肿瘤,经过浙大二院“山海”提升下沉专家多学科合作,给予患者行急诊剖腹探查、结肠肿瘤切除术,但术后患者出现持续性黄疸,黄疸指数进行性升高。
浙大二院“山海”提升工程下沉重症医学专家季赟博士查房及组织病例讨论后,认为该位患者“血浆置换术”指征明确,而且必须尽早干预。
任何一门技术的开展,都需要知识、人才及硬件等诸多因素准备,一门新技术的开展,尤其是在初期本身就是挑战。
经过前期周密策划,充分的术前准备,5月27日,季赟带领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成功开展“首例血浆置换术”,挽救患者于危难之中。置换出的血浆呈酱油色,术后监测胆红素指标较术前下降明显,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可能,近期监测提示患者肝功能开始恢复,胆红素开始下降。
季赟
血浆置换基本流程是将患者血液经血泵引出,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血浆和细胞成分,去除致病血浆或选择性地去除血浆中的某些致病因子,然后将细胞成分、净化后血浆及所需补充的置换液输回体内,是技术要求极高的一项操作。
血浆置换适应症:
1.急进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Wegener肉芽肿及多发性动脉炎所致肾损害等。
2.多种免疫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危象、吉兰-巴雷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天疱疮、多发性神经根炎等。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妊娠中Rh溶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
4.甲状腺危象(甲亢危象)、肝性脑病等疾病。
5.肾移植后急、慢性排异性反应、移植肾复发肾小球疾病等。
6.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
7.其他:恶性黑色素瘤、结肠癌、雷诺综合征、冷巨球蛋白血症、高黏滞综合征、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
需尽早进行血浆置换的情况:①高黏滞综合征,有症状或症状提示可能并发脑卒中或失明;②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高黏滞综合征或急性肾衰竭;③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累及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④毒蕈及其他与蛋白结合的毒物急性中毒;⑤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浓度高而又需手术者;⑥暴发性肝衰竭等。
供稿:重症医学科方裕民
编辑:吴蕾
审核:汤红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