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淋巴瘤作为慢性疾病来管理

北京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

“现在淋巴瘤发病人群主要就是60岁以上人群中比较高发,到60岁以上发病率每年可能有大约5%左右的递增。恶性淋巴瘤已经成了一个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危害我们人民的健康。”

马军教授一段话,在我心里打了一个咯噔。“我今年就是60呀。”

这位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监事会监事长、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所长在视频那头笑着说:“我也是60岁的人了。”

目前国内淋巴瘤发病的总体情况,呈现哪些新的特征?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也是近年来我国发病率增速最快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淋巴瘤并非单一疾病,根据世卫组织的分类,淋巴瘤实际上是70多种“淋巴瘤家族”的统称,包括套细胞淋巴瘤(MC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等众多亚型。

据马军教授介绍,近10年来的流行病学调研结果显示,中国的淋巴瘤发病率发病率大约是十万分之七点零左右,也就是每十万个人里有七个人得恶性淋巴瘤,而且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在增加。

特别是随着中国社会的老年化趋势,我国现在60岁以上人群占总人口17%,欧美国家大于60岁的占了25%。再过十年,我们淋巴瘤的发病率可能像欧美国家靠拢,达到大概十万分之二十五左右,非常高的发病率。

在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十大肿瘤里,恶性淋巴瘤排在第八位。在欧美国家,由于老龄人口的增长,淋巴瘤在恶性肿瘤发病的排位大约排在第六位或第五位。有没有预防淋巴瘤的办法呢?马军教授说,“淋巴瘤到现在是不明原因的一种恶性的血液淋巴系统的肿瘤,到现在我们还不了解它,但是我们可以预防它。”

首先,环境因素非常关键,大家也知道,在实体瘤里面,环境的因素占了将近70%,遗传因素和基因突变因素可能只占了20%—30%,所以环境因素非常重要。

我们要远离射线,包括X光射线,物理射线,包括辐射,要远离它。

我们规定14岁以下的儿童,未成年儿童禁止做X光的检查,包括体检,没有迫不得已的疾病不做;

远离一些射线,比如有核的辐射,还有普通核的辐射,比如说X光,现在核磁CT,体检一年一次或两次没有问题,但是年轻人要减少接触X光;

还有化学的因素,减少用药,比如氯霉素的药物,合霉素的药物,和一些含有苯环的药物,这些都是儿童和成年人要禁止用的。

一般情况下没有并发症不做特别治疗,减少用药包括解热止痛药物,包括我们的消炎药物等;

还有减少化肥农药大量的应用,因为农药和化肥里面都氮、苯等等一些化学物质,它容易导致人的基因突变。

其次,要健康生活,老年人和小孩禁止进入刚装修的房间,要用环保漆。

因为大家知道装修房间里主要含醛和苯,这两个是引起白血病淋巴瘤非常多,我们一直在宣传,装修结束后三个月到半年后才能进入房间。淋巴瘤患者有哪些症状?淋巴瘤有四大症状,发热、消瘦、淋巴结脏器肿大和贫血、出血。所以一旦有这个症状了,尽早的到有血液科,有淋医院去看病。县医院、医院现在还没有成立大的血液中心,现在要到中心城市的血液科来看病,防止误诊。

马军教授强调说:“所以,预防就是保护我们生活和环境,淋巴瘤没有遗传因素,要定期的做检查、体检就可以了。”

淋巴瘤是可以治愈性的疾病,到现在为止,对比发达国家的治疗情况,在欧美和发达的国家治愈率是多少呢?大约67%左右,也就是67%的病人可以治愈。

在我国,马军教授和朱军教授统计了一万六千二百多的淋巴瘤的病人,但我们非常非常的可惜,我们的淋巴瘤治愈率,五年的生存率只有不到40%。

但是如果把北京、上海、哈尔滨、广州、天津等等一些大的中心城市的淋巴瘤专科的数据统计一下,这部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接近欧美国家水平。所以说整个统计来说,我们中国仍然在淋巴瘤治愈方面低于国外水平。

为何今天的话题是淋巴瘤呢?

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下文简称“指南”)发布会近日通过远程视像会议召开,正式发布更新版指南。

本年度CSCO淋巴瘤指南更新有哪些亮点?体现了淋巴瘤治疗未来怎样的发展方向?

马军教授提出,这一“口袋版”新指南制定的初衷是,帮助我们的临床医生为患者提供具备循证医学证据的可靠治疗方案,也反映着我国整个淋巴瘤学科的进步、药物研发的进步。

针对这次淋巴瘤的指南,主要就是把一些新药进去了,我们国家的创新药、仿制药和生物等效性药,这两年是爆发性发展。

这次指南增加了将近12个在世界和在中国上市的新药,比如BTK抑制剂,

PD-1和PD-L1的免疫抑制剂,还有一些临床试验的CAR-T,还有一些二代和三代的靶向药物,都写进去了。

另外一个增加了临床试验,我们每年有很多淋巴瘤的临床试验,很多病人可以用临床试验的新药来治疗,所以这次指南的热点就是增加了新的方法,新的药物,新的临床试验,这些都纳入了指南中。

据马军教授介绍,近5年来,淋巴瘤在治疗方面的进展非常快。我国过去都是靠化疗,现在淋巴瘤治疗是免疫化学治疗,或者是对于慢性淋巴白血病、惰性淋巴瘤,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给服用一些口服药,服用一些小分子抑制剂,在家就可以得到治疗,减少住院时间。尤其现在是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我们基本对于惰性淋巴瘤患者,让他在家里口服药物就可以了,定期观察。

但是,对于高侵袭性的这些病人,医院进行治疗。现在最主要的就是靶向的治疗,还有免疫治疗。

马军教授说:“得了淋巴瘤,其实已经是可以治愈的,很多患者可以维持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当慢性病治疗。所以得了淋巴瘤不要害怕,一定医院,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安全的治疗。”

我国整体淋巴瘤治疗水平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哪些差距?在诊断、临床治疗、随访等环节主要面临哪些挑战?

据马军教授介绍,我国近年来,得益于临床研究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药审评审批的不断提速,我国在淋巴瘤诊疗方面获得了巨大进步。“差距在于不规范的治疗。”

由于医疗发展不均衡,省域、城乡间的诊疗水平仍存在显著差距。《柳叶刀》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淋巴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约为38.3%,相比日本和美国的57.3%,68.1%,仍有一定差距。

我们和发达国家,在生存率方面相差了将近30%左右,所以我们在努力。主要就是我们国家淋巴瘤的亚专科是近20年才成立的,之前我们只有七八个医院,现在已经有多个医院了,发展也非常快。

近5年来,我们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在诊断方面,现在仍然还是没有办法和欧美国家相比,主要是病理诊断。

我们现在都愿意当临床医生,病理科的医生明显缺乏。中国大约有4千多个做淋巴瘤的医生,但是病理科搞淋巴瘤的医生,不超过人,达到国际水平的病理科搞淋巴瘤的医生只有五六个人,这样的话,我们就在诊断方面和研究方面落后,在临床方面我们实力很强,亟需加强病理医生在诊断方面的提高。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现在淋巴瘤亚专科参差不齐,比如北上广,沿海大的医院医院,治疗条件和治疗水平和欧美国家没有大的区别。

但是我们医院医院治疗就非常非常的困难了。所以我们要学欧美国家转诊制,对医院诊断,医院来指导家庭医生,医院的医生来治疗。

我们近几年来最大的差距就是新药,欧美国家治疗淋巴瘤的新药大约有多种,我们国家现在治疗淋巴瘤的新药大约有近40种,仍然相差很多。

虽然我们最近国产药物,像百济神州已经研发出来,在套淋和慢淋中申报的,口服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这个已经研制出来,在美国已经批准了,在中国也很快会批准。

马军教授坚信,通过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诊疗实践,相信我国淋巴瘤的诊疗能进一步走向规范化、个性化、精准化,在临床实践中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真正造福患者。

首个出海本土新药泽布替尼入选,获中美指南双重推荐

在本次更新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诊疗指南中,我国首个出海的本土研发抗癌新药泽布替尼作为全球新型BTK抑制剂被正式纳入,列为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的I级推荐方案、初治或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II级推荐方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理事、医院淋巴瘤科主任、大内科主任朱军教授表示,诊疗指南制定的基本原则是遵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药物可及性与专家的诊疗意见。基于在国内外的一系列临床试验中取得的优秀数据,指南专家组经过充分评估与讨论,对新型BTK抑制剂泽布替尼给予了一致肯定。

他说:“作为一位淋巴瘤医生,我期待有更多像这样源自‘中国智造’的新药能早日应用在临床中,积累真实世界的用药经验,为我们的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泽布替尼预计不久有望在中国获批,对中国患者将带来什么样的福音?

泽布替尼是由百济神州的科学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强效BTK小分子抑制剂,具备成为全球同类最佳药物潜力。

凭借在分子结构上的创新设计,它能够对BTK产生完全持久的精准抑制,减少由于脱靶效应带来的不良反应。

泽布替尼目前作为单药或联合疗法,针对多种淋巴瘤累计开展了超过20项临床试验,全球入组患者超过人。

在一项复发难治性MCL患者的关键性2期临床试验中,中位随访时间为18.4个月时,经研究者评估的总缓解率(ORR)达到84%,完全缓解率(CR)达78%。

而另一项针对复发难治性CLL/SLL患者的关键性2期临床试验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15.1个月时,经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ORR达到85%,其中在17p-或TP53突变患者中的ORR达86%;同时,不良事件以1-2级为主,且发生率低,因不良事件导致的治疗中止率低。

得益于出色的疗效数据,年11月,泽布替尼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次治疗的成年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成为史上首个完全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在美国上市的抗癌新药。

随后,泽布替尼作为二线治疗MCL的优先推荐方案,被纳入最新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而此次被纳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诊疗指南,也使泽布替尼成为我国首个得到中美临床诊疗指南双重推荐的本土研发抗癌新药。据悉,泽布替尼已经在中国递交了针对复发难治性MCL及复发难治性CLL/SLL的新药上市申请,并被纳入优先审评,有望在年上半年获批。一旦获批后,泽布替尼也将成为国内上市的首个国产BTK抑制剂。马军教授期盼:“随着我们新药的诞生,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我想淋巴瘤在不久的将来,将和一些糖尿病、高血压一样,作为慢性疾病来管理,这是我期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engv.com/lblyy/112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