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itativeanalysisofairwayobstructionin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介绍
淋巴管肌瘤病(LAM)是一种主要累及肺部的罕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肺部弥漫性囊肿,由于囊肿的缓慢破坏,患者最终出现呼吸衰竭。LAM细胞是淋巴管肌瘤病的罪魁祸首,淋巴管内异常增殖的LAM细胞,导致淋巴管生成紊乱,LAM细胞浸入肺内,刺激基质衰退及正常细胞死亡,最终导致囊肿形成。另外,气道周围的LAM细胞导致气道狭窄,空气潴留,也是肺部囊肿形成的重要原因。
LAM患者的肺功能多表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早年研究发现气道周围的囊肿导致气道支撑结构破坏,进而出现气道狭窄及闭塞,气道内并无LAM细胞增殖。但是最近研究表明LAM细胞可以累及支气管,同时支气管内存在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壁增厚,气道狭窄。
虽然很多证据表明LAM患者存在气道阻塞,但是没有研究对气道阻塞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本文通过体外肺部CT对LAM患者气道阻塞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研究方法
使用离体CT,microCT和组织学相结合的方法,将LAM患者移植切除的肺与匹配的对照肺(n=5)进行比较。比较两组的气管总数,每一级气管数,终末细支气管数和表面密度。
研究结果
a)LAM肺大体标本;b)LAM肺体外CT影像;c)LAM肺microCT影像;d)对照肺大体标本;e)对照肺体外CT影像;f)对照肺microCT影像
基于体外CT的气道测量。a)从第7级到第10级气管,LAM的每级气管数量均低于对照组;b)与对照相比,LAM的终末细支气管(TB)数量减少;c)与对照相比,LAM的表面密度更低;d)与对照相比,LAM肺组织百分比降低;e)与对照相比,LAM的终末细支气管的管壁厚度增加。
基于microCT的气道测量,LAM的气道可视性地减少。a)对照组右肺气道(个气道);b)LAM患者右肺气道(个气道);c)与对照相比,LAM的每级气道数量减少,且自7级气道后更明显;d)将气道按其直径分层,可见小气道的数目减少更明显;e)但是在某一特定直径气道中,气道的占全部气道数量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变化。
连续小样本的microCT图像,显示了一根支气管随后分支为两根支气管的过程。囊性结构上的气道塌陷。a)主干;b)分叉;c)两条独立的气道;d)一条气道(黄色)管腔狭窄,另一条气道(白色)管腔完整;e)黄色的气道管腔逐渐丢失;f)管腔完全闭塞,但相邻的气道管腔通畅;g)microCT图像(3D),可见黄色气道的截断现象。
连续microCT(a–d)与相对应的组织病理切片染色的比较。H&E(e-h);EvG(ElasticavanGieson)(i-l),及HMB-45(m-t)。microCT成像最初显示一个开放的支气管(a),其中支气管被压缩(b),另外的连续层面显示管腔被进一步压缩(c-d)。相应的H&E和EvG染色证实囊的形成(f和h中的箭头)导致支气管管腔逐渐被完全压扁,囊之间保留的支气管上皮证明了这点。相应的HMB-45图像显示,在保留的支气管(m和q)管壁上HMB-45+,在完全压缩的气道(r–t)壁中也有大量HMB45+的LAM细胞(洋红色染色的细胞)浸润,LAM细胞浸润气道也导致气道闭塞。Scalebars:(a–d)μm;(q–t)μm。连续microCT图像显示纤维化可导致气道丢失。a)主干;b)支气管周围纤维化的气道;c)管腔变窄;d)纤维化区域的管腔丧失;e)气道阻塞的3D重建;f)microCT图像显示开放及阻塞的细支气管(矩形);g)H&E图像显示呼吸道充满渗出液(包括水肿液,纤维蛋白和血液);h)高倍放大图像显示气道充满渗出液;i)在气道周围有含铁血黄素细胞(提示慢性的反复出血)。Scalebars:(g)μm;(h)μm;(i)50μm.
LAM的结构形态和血管。(a)与正常肺扫描电镜相比(a),LAM的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大的囊性蜂窝影(b)。囊壁交织在一起,可见梭形细胞增殖(蓝色箭头),而囊壁内可见大量肺泡II型细胞(红色箭头)(c,d)。e)微血管侵蚀投射显像描绘了健康对照肺组织的薄壁肺泡丛f)LAM的微血管结构显示明显的血管异常,有血窦样血管和血管层级结构消失。Scalebars:(aandb)μm;(c–f)20μm。
结论
从第7级支气管开始,LAM肺内气道数量减少了3-4倍。由于囊肿所致的气道塌陷和气道阻塞,导致各种大小的气道均会丢失。肺实质受损程度与气道数量密切相关。本文是对LAM气道阻塞程度的首次定量分析,从而解释了为何LAM的肺功能会持续下降。我们迫切需要抑制气道丢失的药物,从而改善LAM的预后。译者介绍
徐文帅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徐凯峰教授,主要从事呼吸罕见病的临床研究,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文献来源:EurRespirJ.Jul2;翻译:医院级博士,徐文帅。审核:田欣伦
本文转载自订阅号「帅府园论坛」(ID:luntan)
原链接戳:文献导读:淋巴管肌瘤病(LAM)气道阻塞程度定量分析
本文完
排版:Jerry
推荐阅读
1
被当「支气管炎」治了1年无好转……诊断频频进入死胡同,一度靠对症治疗维持,是什么关键信息让我们茅塞顿开?丨疑案探密(5)
2
从二个案例看极易误诊、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的淋巴管肌瘤病如何「见微知著囊变揭谜」?丨疑案探密(2)
3
患者饮冷水后突然右侧胸痛、气短,追问出4年前奇怪现象……这种病进展快,预后不佳,最难是与几种病的鉴别诊断?丨疑案探密(1)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搜索《呼吸界》更多往期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