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DDL
来源:肿瘤资讯
过去五年间,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和分子病理取得较大的进展。让我们能够更好的研究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表面抗原和微环境,从而研发更精准的疗法。本次小编和您一起回顾有意义的治疗突破以及临床试验数据。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方案仍然是细胞毒性疗法联合CD20靶向治疗单抗——利妥昔单抗。最近涌现一批基于关键代谢和信号传导途径以及肿瘤微环境的药物。因为B细胞淋巴瘤是依赖B细胞受体(BCR)的信号传导,因此调节该途径上的信号分子,如Btk,Syk以及PI3K都有不错的前景。让我们对这些药物进行逐一简要介绍。药物数据汇总见下表一。相关药物的作用靶点见图一。
表1.B细胞淋巴瘤靶向药物
图1,B细胞淋巴瘤药物作用靶点
BCR信号通路抑制剂
介导BCR信号传导通路的几类药物,包括:PI3K抑制剂,BTK抑制剂和Syk抑制剂。
PI3K抑制剂
PI3K是由p85和p两个亚基组成的蛋白,其中p有四种异构体(α,β,δ,γ)。虽然PI3K的重要性很早就证实了,但是只有pδ异构体的发现才使得异构体特异性抑制剂见到曙光。
PI3K抑制剂--Idelalisib
Idelalisib(CAL-,GS-1)是一个PI3Kδ异构体选择性抑制剂,在临床I期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的研究显示:一共入组了64名患者(59%为滤泡状淋巴瘤FL),给药剂量从50mg到mg,2次/日;副反应:25%的患者出现了转氨酶的升高;反应率:客观反应率48%,中位反应持续时间18.4个月。在临床II期试验中,名对利妥昔单抗和烷化剂耐药的惰性B-NHL患者,给予mg2次/日的Idelalisib药物治疗,57%的患者有客观反映,其中7%的患者可见完全缓解,中位PFS和总生存期分别为11.0个月和20.3个月。在另外一个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研究中,中位反应期却较短,仅为2.7个月,提示MCL对该药产生继发耐药较快。该药的副作用主要是腹泻,3级以上的腹泻见于14%的患者。研究Idelalisib与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等药物联用的试验中显示,肝毒性可能会大大增加,有两例死亡病例或许与此相关。建议:Idelalisib作为惰性B-NHL的三线药物,需要严密观测患者的副反应。
PI3K抑制剂--Duvelisib(IPI-)
Duvelisib(IPI-)是一个pδ/γ抑制剂。在一个针对32个惰性NHL的临床I期研究中,总客观反应率达到65%,其中5名FL患者达到完全缓解。与Idelalisib类似,转氨酶升高(41%)和腹泻(22%)是最常见的副作用。
其他的PI3K抑制剂
其他的已经进入早期临床研究的PI3K抑制剂还有TGR-,这是一个pδ抑制剂,似乎它的肝毒性更低一些;此外,还有AMG-和INCB-。CUDC-是一个能够将辛酰异羟肟酸结合到PI3K抑制结构的分子,因此能够抑制I类PI3K和I/II类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的双功能分子。这个药物的I期临床研究显示:11名DLBCL患者中有6名(55%)有响应,包括MYC-BCL2蛋白共表达人群。
BTK抑制剂
BTK抑制剂--Ibrutinib
Ibrutinib是一个小分子、不可逆的BTK抑制剂,能够促凋亡、扰乱细胞粘连和迁移,并能够对肿瘤微环境产生作用。一般来说,无论患者前线是否使用过硼替佐米,给复发耐药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使用Ibrutinibmg/日能够达到68%的总客观反应率(CR21%)。近期这个结果表明,中位随访的27个月里,PFS和OS分别达到13个月和22个月。近期另一项纳入名复发耐药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III期研究,将患者随机分配进入Ibrutinib或替西罗莫司(temsirolimus)组,结果显示,Ibrutinib组的总客观反应率更高,随访20个月后,Ibrutinib用药组患者有更低的疾病进展率(HR=0.43),不过总生存率并未达到统计显著性。一个纳入80名DLBCL患者的临床I/II期试验结果表明,DLBCL患者中,仅非生发中心类型的DLBCL能够从中获益,中位客观反应率为40%,而与此相比,生发中心类型的仅有5%的反应率。在此基础上,一个比较R-CHOP±Ibrutinib的临床III期研究正在进行。此外,还有将Ibrutinib应用于滤泡状细胞瘤(FL)一线治疗的临床II期研究。总客观反应率为82%,完全缓解率为30%,12个月的PFS为86%。
副作用:Ibrutinib最常见的非出血性副作用是腹泻(54%)、疲惫(50%)、恶心(33%)和气促(32%),>3级的副作用包括肺炎(8%)、尿路感染(4%)和蜂窝织炎(3%)。除了非出血性副作用,高达50%的患者会出现出血性副作用,不过3级以上的出血性副作用仅6%,且多数为联用NSAIDS类药物的患者。有体外研究表明,Ibrutinib可能会拮抗抗体介导的细胞杀伤作用(ADCC),因此而减弱利妥昔单抗等抗体的作用的发挥。也有研究显示,Ibrutinib或可抑制IL-2诱导的T细胞激酶(ITK),导致脱靶作用而减弱NK细胞功能降低;不过,在套细胞淋巴瘤临床试验当中,联合Ibrutinib和利妥昔单抗并未见到明显的拮抗作用。
二代BTK抑制剂
二代BTK抑制剂包括acalabrutinib(ACP-)、BGB-、ONO-以及CC-等。与这些药物相关的临床正在进行当中,初步结果显示,一些药物没有拮抗ADCC、ITK等作用,这说明这些药物在和利妥昔单抗的联合使用中或可以有更优的表现。
Syk抑制剂
Syk在很多B细胞恶性肿瘤中被激活。Syk抑制剂fostamatinib在一些I期临床研究中表现出抗淋巴瘤活性,但是腹泻、疲惫和高血压等副作用较明显;但是在II期临床研究中,客观总反应率则仅为3%,还有一例患者出现了致死性肺炎的副作用。另外一个Syk抑制剂entospletinib(GS-)是一个二代Syk抑制剂。在针对惰性B-NHL的临床II期研究中,mg每日两次的给药剂量下客观总反应率为13%,中位PFS为5.5个月。副作用上,患者对这个药物的耐受性比对fostamatinib更好些,3级以上的转氨酶升高率为20%,骨髓抑制率10%。另外一个研究entospletinib与Idelalisib联用的临床试验由于高肺炎毒性被提前终止了。
Bcl-2抑制剂
肿瘤凋亡过程中关键因子就是Bcl-2分子家族蛋白了。这个家族的蛋白包括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xL),以及促凋亡蛋白(Bak,Bad,Bax,Noxa和Puma)。BH3类蛋白能够与Bax和Bak相互作用,引起其激活、穿透线粒体、引起肿瘤细胞凋亡。这个蛋白的发现,促进了BH3-类似物作为药物的研发:早期的研发药物包括ABT-和他的衍生物ABT-(navitoclax),这两个药物在早期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剂量相关的血小板抑制作用。而另外一个Bcl-2小分子药物Venetoclax(ABT-),则避免了血小板降低的副作用:在临床I期研究中,仅7%的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副作用。这个药物在不同的病理类型中有不同的反应率:在Waldenstorm巨球蛋白血症(4/4)和MCL(21/28,75%)中反应率最高。滤泡状细胞淋巴瘤、Richter’s病和DLBCL当中也有一定的反应率。目前研究Venetoclax联合标准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obinutuzumab)的临床实验正在进行。
除了刚才说的BH3类似物,另外一个靶向Bcl-2通路的策略就是用DNA干扰来阻抑转录、启动凋亡。PNT-是一个含有单链24碱基DNA的纳米脂质颗粒,能够特异性靶向结合BCL2基因(而不是Bcl-2家族的其他成员)。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复发耐药的NHL肿瘤对该药的响应率和耐受性都不错,基于这些前期数据,一些临床II期的研究正在进行。
参考文献C.Y.Cheah,N.H.FowlerandM.L.Wang.BreakthroughtherapiesinB-cellnon-Hodgkinlymphoma.AnnalsofOncology.March.
无论是研究前沿、临床解读,还是医学人文、行业趣事,都期待您的分享!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oncologynewsliangyihui.net我们会认真阅读您的稿件,一旦录用,稿费:-0元欢迎添加小编s版权声明版权属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资讯”。
下载APP
海量资讯等着你!
在专业平台说观点?首选肿瘤资讯
投稿信箱:oncologynews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最好哪里能治愈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