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属于中医学的“瘿瘤”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舒,肝郁气滞,痰湿凝聚所致。肝郁不舒,脾失健运,痰湿凝聚,随肝气上逆凝结于项部;痰湿凝聚,气滞血瘀则瘿肿如石;阻于气道则声嘶气粗。若郁久化火,灼伤阴津则见烦躁、心悸、多汗。若病程日久别耗精伤血,气血双亏。
药方:
功能化痰软坚,解毒消核主治甲状腺癌。夏枯草15克、山豆根15克、生牡蛎15克黄药子15克、白药子15克、桔核12克、留行子12克、天葵子12克、甲珠9克、苏梗9克、射干9克、马勃9克、昆布30克,水煎服。
药方:
功能活血化瘀,化痰软坚。主治甲状腺囊肿恶性变。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桔核15克、生牡蛎15克、赤芍9克。甲珠9克、泽兰9克、桃仁12克、留行子12克、薏苡仁30克,水煎服。案例:
患者,男,34岁,因鼻咽癌6月余就诊。自诉6月前确诊为鼻咽癌,其间多次行放化疗,病情相对稳定。3月前患者自觉症状加重,右颈部出现一柔软肿物,边界不清,按之微痛,医院行组织活检提示恶性淋巴瘤,行颈部放射性治疗及靶向治疗后未见好转,颈部肿块逐渐增大,质地变硬。患者慢性病容,精神较差,自诉放化疗后食欲不振,右颈部见一鸡蛋大小肿物,凸出皮外,边界不清,质地较硬,颜色灰黑,推之不移,按之胀痛,颈部活动明显受限。舌质灰黑干燥,苔黄,脉细数。行全身骨扫描提示:右侧肩胛骨及第一、二肋骨转移病灶。患者强烈要求中医治疗,拒行放化疗。西医诊断:鼻咽癌,恶性淋巴瘤。中医诊断:失荣;辨证:瘀毒化热证。治以清热解毒,散瘀通络。处方:四黄散加减外敷。方药:黄柏、大黄、赤’芍、当归尾各克,雄黄克。上药研成粉后均匀混合,每次取克,麻油调和后外敷于右颈部肿块处,外以消毒纱布覆盖,并用热水袋敷于其上以保持药物温度,每日换药1次。二诊:用药18天后,患者颈部肿块已明显消退,原肿块部位皮肤稍硬,局部色素沉着,患者自觉颈部已明显好转,活动自如。嘱患者按前法续敷中药,并再次告知其进行鼻咽癌及恶性淋巴瘤的规范化系统治疗,患者仍坚持只敷中药,不愿其他治疗。随访至今已半年,患者颈部肿块未见再次复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