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它可能只是个不起眼的“小疙瘩”,但是它会越长越大...
日前,我院小儿外科就收治了一名刚满月的小胖墩——小丫(化名),出生时,脖子上就长了一个“小疙瘩”。
家长对此并未在意,不想疙瘩却越长越大,孩子也变得爱哭爱闹,并出现了一点憋闷。待到院就诊,经医生指出,才知道那是“颈部淋巴管瘤”。
得淋巴管瘤,90%是小儿
什么是淋巴管瘤?其实,它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淋巴管的良性过度增生。有三种类型,其中一种为囊性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常见于婴幼儿,约半数在出生时即已存在,90%以上在2岁以内发现。男女发生率大致相仿。
囊性淋巴管瘤是囊状,内含淋巴液,其质地柔软,一般无压缩性,表面皮肤正常,不粘连,能透光;内容物淡黄透明或乳糜状,偶带血性,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含有胆固醇结晶的淋巴细胞。
▲切出来,是这个样子的
会影响孩子说话、吃饭、呼吸
淋巴管瘤常长在小孩的颈部后三角区。
有的出生时即呈巨大,亦可逐渐长大,逐渐蔓延到锁骨上下、口底、气管食管旁及胸部纵隔。
划重点:它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危害呢?
若淋巴管瘤累及口底、舌或咽部,可能造成语言、呼吸或吞咽障碍。
若淋巴管瘤位于锁骨上,可使控制手臂的神经受压,从而导致运动障碍或肌肉萎缩;若淋巴管瘤生长迅速,还容易导致气管受压影响呼吸,危及生命。而囊性淋巴管瘤也可见于腋部、纵隔、后腹膜和盆腔。
切或不切,如何抉择
许多患儿家长会担心:是否淋巴管瘤都需要手术吗?毕竟孩子还这么小。
其实,由于淋巴管瘤是良性的,且部分淋巴管瘤会自然消退,所以,对于较小的、不发生转移的,不影响功能又无碍美观者,可不予治疗。
对于病变虽大,但无呼吸、吞咽困难和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可暂不作处理,观察随访两年,若未见消退或反而增大者,再予治疗。
若需手术切除,也不必担心,一般而言,颈部淋巴管瘤只要完整切除,都没有太大问题。如有复发,可应用博莱霉素(bleomycineA5)等药物注射治疗,效果也相当不错。
特别提醒
当出现以下情况,就要考虑手术了——
1.囊性淋巴管瘤经观察,两年以上还无明显缩小。
2.若有气管压迫、呼吸困难或窒息,应立即抢救,行囊肿穿刺减压或气管切开,待一般情况稳定后手术切除。
3.囊性淋巴管瘤囊内出血、感染,肿瘤迅速扩大,在控制感染后及早手术。
4.新生儿、早产婴若出现有气管压迫窒息危险时,也应尽快手术。
本文指导专家
小儿外科颜禄斌副主任
讲师,主治医师,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小儿普外微创学组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年做为访问学者医院小儿外科研修。
临床一线工作十余年,发表论文十余篇,SCI收录一篇,参编著作一部,完成省科技厅科研项目一项。擅长普外科、小儿普外科、小儿肿瘤科、新生儿外科各种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对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小儿腹部实体瘤,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后腹膜畸胎瘤及小儿胃肠、肛周疾病的外科治疗有一定研究。尤其对小儿微创手术的实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
可直接点击“阅读原文”直接前往!
本文来自《中国家庭医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