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天津街肛泰肛肠医院痔愈援助行动进

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息肉的发病率约为50%,癌变率约3%~10%。结肠病变筛查是结肠癌的一级预防措施,即病因预防。通过结肠病变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结肠息肉,可以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1

什么是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指隆起于结肠粘膜表皮,向腔内突起的赘生物。结肠息肉多发生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

结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及上皮异型增生有关。一般来说,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其中乳头状腺瘤癌变率为30%~70%,腺瘤越大癌变率越高,直径大于2cm,癌变率达到30%~50%。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为27%,据估计,癌变时间为5~15年。

2

发病因素

结肠息肉发病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1.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与结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2.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3.炎症刺激:

结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4.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

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型增生,形成息肉。

3三种症状应及时就医

结肠息肉基本无明显症状,有时可能出现以下症状,医院诊治。

1.便血: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便血,但有不少人把大便出血误认为是痔疮的症状,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痔疮引发的出血常表现为大便后滴血,呈鲜红色,而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常与大便混杂,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多为息肉表面破溃所致。

2.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尤其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或出现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

3.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较大,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有血迹。

4结肠息肉如何诊断?

一般建议,成年人应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有直(结)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和腹泻、便秘史,体检发现血CEA、CA增高,大便潜血阳性者,应进行结肠病变的筛查。首选结肠镜,不管是什么样的结肠息肉,都应该在内镜下先取活检并送病理检查。

5结肠息肉如何治疗?

大医院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根蒂部无恶变征象的息肉。

这种方法是利用高频电流将息肉组织从根部烧灼切断,操作简便,术后病人马上可以下床。该方法不仅费用低廉,而且并发症较少,而且能获得整个息肉的病理检查结果。有蒂或无蒂的小息肉可经内镜摘除。

对于一些特殊病例,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等,医生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形态、病理采取分次镜下切除,定期随访,复查结肠镜,部分患者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息肉并不是一切了之,由于息肉会复发,因此术后1~2年一定要做肠镜复查,以尽早发现复发的病变,避免发生癌变。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则要定期进行电子肠镜、肛门指检、大便潜血等检查,争取早期发现病变。

结肠息肉、大肠癌是一种具有家族易感性的疾病,遗传倾向明显。因此,一旦确诊为这种病,病人的直系亲属都需要长期随访,建议1~2年检查一次结肠镜,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6应该怎样对待结肠息肉?

当出现不规则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粘液便或血便时,应医院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消除潜在危险。肠镜检查一旦发现息肉均应进行活检并尽快行内镜下摘除,术后行全瘤病理检查,对仅有息肉顶部癌变而且分化好的息肉摘除后继续肠镜复查随访。对于低分化癌或蒂部有癌变的,甚至基底部有癌变的息肉应手术并酌情化疗。息肉摘除术后还应定期复查肠镜随访。只有这样才能预防和降低息肉癌变,并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和治愈率。

如有肛肠疾病相关问题,欢迎在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好
最好的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gengv.com/lblhl/5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