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病案
患者,女,36岁,年3月3日初诊。主诉:腹痛腹泻伴脓血便1年余,加重1周。患者1年前饮食不节后出现腹痛、腹泻,便脓血,日6~7次,于年2月哈尔滨医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提示: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广泛黏膜溃疡,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效果不明显,遂加用地塞米松,症状有所好转。1周前因情志不遂复发,故来我院就诊。患者现腹痛,痛后腹泻,日78次,便中带有黏液脓血,伴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嗳气,餐后腹胀,口干口苦,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查体:全腹压痛(+)。
西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
中医诊断:痢疾--大肠湿热兼肝郁证。
治疗:以清热化湿、疏肝健脾为大法。予以谢师经验方泄泻一号方加减,10剂,每日2次口服。嘱患者服药期间注意休息,切勿过度劳累,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心情舒畅。
二诊:患者仍腹痛,口干口苦,便中脓血减少,日3~4次,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减轻,偶有嗳气、腹胀,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于上方去补骨脂、肉豆蔻、诃子,加元胡15g。10剂,每日2次口服。
三诊:患者大便成形,无脓血,日1~2次,偶有腹
痛,口干口苦减轻,余症消失,舌质暗红,苔黄白腻,脉沉弦。上方药去元胡,加黄芪20g,苍术15g,黄连15g。15剂,每日2次口服。后按上方加减继续治疗2个月,诸症皆除,随访至今,未曾复发。
二、按语
患者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致湿热内生,壅遏肠腑,气滞血瘀,伤及肠络,故见腹痛腹泻,下利脓血。病程日久,湿热伤中,使脾气不足,健运失司,复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木郁克土,故而复发。综观舌脉,四诊合参,谢师辨其为大肠湿热兼肝郁证,治疗时应在疏肝健脾的基础上注重清热化湿、涩肠止泻、止血生肌以治其标。方中柴胡、炒白芍疏肝解郁;炒白术、薏苡仁补气健脾;白头翁、黄连、黄芩、黄柏清热燥湿,凉血止痢;补骨脂、肉豆蔻、诃子涩肠止泻;血竭、儿茶止血生肌;枳壳、木香畅通肠中气机;当归养血和血。二诊腹泻减轻,仍有腹痛,因涩肠药应中病即止,故去补骨脂、肉豆蔻、诃子,以免闭门留寇,加元胡以理气活血止痛。三诊症状明显好转,便中无脓血,故全方主要由益气健脾药组成,兼以疏肝、清热、燥湿之品,重在补益后天,以防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