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三节 粪常规检查
一、粪外观
粪外观
临床意义
正常外观
色泽为黄褐色的柱状软便
稀糊状或水样粪便
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若出现大量的黄绿色稀便并含有膜状物则应考虑伪膜性肠炎;大量水样便也可见于艾滋病患者的肠道孢子虫感染
米泔水样便
由肠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黏液便
由肠道受刺激分泌黏液过多所致,见于小肠炎症(黏液混于粪便中)、大肠炎症(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
胨状便
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脓血便
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或结肠癌、阿米巴痢疾
乳凝便
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
鲜血便
主要见于痔疮、肛裂、息肉等下消化道出血等
柏油便
粪便黑色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50ml)后,红细胞被胃肠液消化所致,如粪便隐血强阳性,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等
白陶土便
因胆汁减少或缺乏,使粪胆素减少或缺乏,见于阻塞性黄疸
细条便
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
二、粪隐血
消化道少量出血时,红细胞被消化而分解,肉眼及显微镜下均不能出现,故称为“隐血”(OB),必须用化学方式检测,称为隐血试验(OBT)。粪隐血试验对老年人则有助于早期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
名称
具体内容
正常情况
阴性
病理情况下,粪隐血可见于
①消化道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40%~70%,可呈间歇性阳性②消化道肿瘤:胃癌、结肠癌患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87%~95%,并呈持续性阳性③其他疾病:见于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全身性疾病如紫癜、急性白血病、伤寒、回归热、钩虫病等
三、粪胆原
名称
具体内容
正常情况
粪胆原大部分在结肠被氧化为尿胆素而被排出体外。正常粪便中检查呈阳性反应
增加的临床意义
在溶血性黄疸时明显增加,也可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减少的临床意义
在阻塞性黄疸时明显减少
四、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
名称
具体内容
参考值
①红细胞:无;②白细胞:无或偶见;③上皮细胞:偶见;④细菌:正常菌群;⑤真菌:少量;⑥寄生虫卵:无致病性虫卵
临床意义
①白细胞: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白细胞,增多见于肠道炎症(常伴有脓细胞)、细菌性痢疾(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出血性肠炎和肠道反应性疾病(还可伴有嗜酸性细胞和浆细胞增多)②红细胞: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出现红细胞可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细菌性痢疾常有散在红细胞,形态较完整;阿米巴痢疾时红细胞则成堆且被破坏③吞噬细胞:主要见于急性肠炎和痢疾(可与脓细胞同时出现)。在急性出血性肠炎,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④上皮细胞:为肠壁炎症的特征,如结肠炎、伪膜性肠炎⑤真菌: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菌群失调,可引起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