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评估新生儿外科术后伤口情况。评估内容包括:
1.术后天数术后1~4天评估伤口时会有红、肿、痛等情形,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因为此阶段是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炎症期,若无炎症期的发生,伤口将无法进行下一阶段的愈合。外科手术伤口通常在缝合后5~10天开始慢慢愈合。因此,术后3天内需观察伤口有无血肿,术后3天后需观察伤口有无异常分泌物和异味。
2.手术切口部位①头部手术:
新生儿头部手术常见于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此区域的特点是血供丰富、头发浓密且生长迅速、皮脂腺分泌旺盛,易成为细菌的寄殖场所;
②颈部手术:
新生儿颈部手术常见于气管切开、颈部淋巴管瘤。此区域的特点是新生儿头颈较短,皮肤易褶皱,不易护理;
③胸部手术:
新生儿胸部手术常见于食管闭锁、新生儿膈疝。此区域特点为手术切口位于身体上半部,毛发不密,皮肤较平整,少皱褶,易于清洗消毒;
④腹部手术:
新生儿腹部手术常见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闭锁、肠狭窄、气腹、无肛等。此区域特点为该手术部位多涉及消化道等与外界相通的空腔脏器,也是人体的贮菌之所,易发生细菌移位;手术后切口疼痛会影响患儿的腹式呼吸运动,患儿哭吵、腹压增加也会增加此区域手术的张力,因此发生伤口裂开的概率最高。
3.伤口及伤口旁皮肤颜色每班要评估患儿伤口长度、伤口处缝线情况及伤口皮肤颜色。当渗血渗液明显时,必须保护好患儿伤口周围皮肤,避免患儿伤口周围皮肤破损。
4.有无伤口裂开伤口裂开一般发生在术后的7~10天。伤口裂开可分为早期裂开与晚期裂开两大类,伤口裂开的两大因素为不良的缝合技术与感染。术后伤口若早期裂开通常与缝合太紧有关,晚期裂开通常与术后感染有关。
5.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术后早期发生伤口出血,主要与手术及缝合技术不良有关;若出血发生在术后7~10天,称为二度出血,通常与感染有关。而伤口出血的状况可分为伤口内部、渗出伤口外及内出血3种。首先,伤口内部出血,切口皮肤表面可见有淤青,出血继续会形成血肿,严重者需要外科医师将伤口拆线后将血块去除并寻找出血点。其次,出血有时会外渗到敷料上,因此要及时更换敷料,并将敷料秤重量,以评估患儿术后伤口的出血量。一般术后48~72小时渗血应该停止。同时,要注意保护好伤口旁的皮肤,可用3M保护膜喷于伤口旁周围皮肤,避免渗血直接与患儿的皮肤直接接触,损伤患儿的表皮而破坏患儿的皮肤完整性。如果患儿发生内出血,靠局部外观很难判断,但是一旦出现内出血,患儿会有早期休克症状(如皮肤苍白、低血压、心率加快、皮肤湿冷等),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伤口处若有渗出液时,须评估渗出液的颜色、性状,评估是否有感染,并通知医师留取渗出液培养。
6.有无伤口引流管伤口引流管的主要目的是将伤口内的血水或脓液引流出来。新生儿常用的伤口引流管为负压引流球。其放置时间为24~48小时,当引流液非常少时,应考虑尽早拔管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当有伤口引流管时,要加强固定,避免管路打折造成阻塞;并加强观察及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
7.患儿的营养状况营养评估是使用各种足以鉴定患儿营养状态的工具,来评估患儿的营养状态并计算营养需求。患儿的营养状态不佳,会延长疾病的康复时间、术后伤口愈合能力变差及降低患儿的抵抗力。新生儿营养评估量表见表1。
表1新生儿营养评估量表
低风险
1.生后3天内能开始喂养的BW>1.8kg的早产儿或足月儿
2.生长速率达预期值且病情相对稳定的早产儿
中等风险
1.BW1.0kg~1.5kg生后1个月内
2.BW1.5kg~1.8kg生后2周内
3.入院时体重<P3
4.体重增长持续低于预期>2周
5.先天性遗传代谢异常,消化道畸形
6.新诊断NEC,BPD,代谢性骨病,胆汁淤积症
7.外科手术后1周内不能建立肠内营养
高风险
1.BW<1.0kg且当前体重<1.5kg
2.持续全静脉营养>2周
3.月龄>2个月仍需要持续静脉营养(>2周)
注:低风险:无营养干预的必要,定期称体重(1次/周),医师1次/周复筛查。
中等风险:新生儿主治医师确定是否需要干预,医师1次/周复评一次,必要时NTT小组成员参与诊疗。
高风险:新生儿主治医师和NTT小组成员联合进行全面诊断,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建议和随访,医师1次/周复评一次。必要时NTT核心小组成员参与诊疗
(二)消毒冲洗伤口新生儿外科术后可使用生理盐水(0.9%NaCl)冲洗伤口,避免使用酒精、安尔碘等具有刺激性的消毒剂。生理盐水可适用于清洗所有伤口,去除分泌物,与身体体液的浓度一样,属等张溶液,不刺激组织,不伤害肉芽组织。
(三)使用保护膜保护患儿伤口旁皮肤新生儿外科术后伤口发生感染时,患儿伤口会产生很多分泌物,分泌物很容易污染伤口旁正常的皮肤黏膜。保护膜是一种多聚溶液,喷在皮肤表面可形成一层薄膜。清洗好患儿的伤口及伤口旁皮肤后,避开伤口处,可在伤口旁皮肤喷保护膜以保护伤口旁皮肤避免被感染性的分泌物浸渍。保护膜被喷洒在皮肤上后被分散成无细胞毒性、无刺激的溶剂,并很快变干。但是,保护膜不适用于皮肤有破损处或伤口上。
(四)使用合适的敷料保护伤口使用合适的敷料的目的是隔离细菌、吸收渗出液、促进伤口愈合,并且要无黏性。评估新生儿外科术后伤口正常,无皮肤发红或裂开现象时,可使用亲水性敷料或透明薄膜敷料。透明薄膜敷料是一种透明半通透性的敷料,氧分子及少许水蒸气可自由通透,可有效防止细菌及异物通过防水敷料;因其不透气,故具有保湿作用,可维持伤口湿润,促进愈合。亲水性敷料适用于轻中度渗出液伤口,轻度渗出液伤口可选用薄片人工皮,中度渗出液伤口可选用厚片人工皮。亲水性敷料的优点是能软化黄色腐肉,具有清创功能;可吸收伤口渗出液;贴在伤口表面形成良好的屏障;保温、保湿、防水;移除时不会黏伤口基部,减少换药次数。当外科术后伤口有发红时可选用抗菌性敷料(银离子敷料)贴于伤口上,再覆盖亲水性敷料;因为银离子敷料没有黏性。带正电银离子对微生物、真菌及部分病毒有高度毒性,可抑制其生长,达到抑菌作用,同时银离子敷料在接触渗出液后会释放银离子,达到破坏细菌细胞核与细胞膜的杀菌效果。当伤口裂开、渗出液较多时可以用银离子敷料填塞伤口以吸收大量渗出液,最多可达本身重量的22倍。
(五)保证营养供给新生儿外科术后,只有保证患儿足够的营养供给,才能维持患儿机体的需要,促进伤口愈合。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早开奶,建立肠内营养,利用胃肠道进行营养是目前营养支持的方向。新生儿术后开奶的时间以及对喂养的耐受力取决于患儿的胎龄、手术方式、剩余消化道的长度和完整性。当患儿在术后恢复排气功能、24小时胃肠减压总量小于20ml/kg,提示患儿的消化功能恢复,可以小剂量开奶,建立肠内营养。在未建立肠内营养或肠内营养不足时,应该使用肠外营养。肠外营养配方包括葡萄糖、脂肪、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当患儿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时会影响患儿伤口愈合,故应及时静脉输注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六)缓解患儿疼痛,保持患儿安静手术新生儿会经历的疼痛刺激包括各种侵入性操作、手术后伤口疼痛、环境、护理因素等。新生儿经历疼痛后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哭吵、难以入睡,哭吵会增加患儿的腹压影响患儿伤口愈合,甚至发生伤口裂开。因此,新生儿疼痛管理是新生儿监护的重要部分。缓解患儿疼痛,保持患儿安静是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前提。绝大部分新生儿手术后需要应用药物才能缓解疼痛。在使用镇痛药物之前,应先采用有效的评估工具对患儿进行有效的评估。
专家点评
新生儿外科伤口的覆盖应便于观察,密切观察伤口是否出现感染的迹象,例如发红、肿、渗液增加或出现脓液。疼痛是典型的伤口感染症状,但由于新生儿无法表达疼痛的感受,应根据疼痛评估量表进行评估,积极采用镇痛的措施,重视术后伤口引起的疼痛。
图文改编自:《实用新生儿护理学》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购买正版图书
《实用新生儿护理学》
新生儿护理经典著作。
重磅面世!
购书方式购买正版图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天猫旗舰店、当当网、亚马逊、京东商城及各地新华书店有售。
人卫购书电话-///
人卫天猫旗舰店